◆规格误区① “大板”肯定比“小板”好?
刚才回顾了一下整个系列连载的内容,其中主板板型大小的选择,发现一直没有涉及到,而说到规格部分,板型就是最初步定义规格的一个衡量标准。如果放在多年前,也就是ATX大板几乎垄断市场的年代,我们完全不用去纠结。而如今mATX板型(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小板”)已经崛起,但还是有不少守旧的用户认为“大板”更好,非黑即白的否定这种论调显然过于绝对,不过对于大多数DIY消费者,小板真的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吗?
mATX小板,不乏高规格型号
大板和小板最显著的区别就在于“拓展性能上限”的高低,大家注意下我们的用词:是“上限”的高低。简而言之,我们用主板PCB所占面积来规定大板/小板,但主板厂商可以在同样的PCB面积上做出不同规格程度的主板,拓展性能也就有了高低之分。一款布局紧凑合理,同时厂商也不惜用料的小板,在拓展性能上比ATX大板还更强。
自从AMD和NIVIDA分别推出了CrossFireX、SLI这样的多显卡技术,高端游戏玩家则可以实现打造极致的游戏平台,虽然理论上我们可以最高组建四卡的超强规格,但其中的象征意义远大于实用意义,双卡带来的性能就已经足够强悍。曾经ATX大板是玩多显卡玩家的唯一选择,但如今提供两条PCI-E x16显卡插槽的mATX小板很容易见到,定位中高端用户的小板更是将其作为标配,小板已经不再是组建多显卡平台的阻碍。
PS:支持双卡并不意味着同时支持CrossFireX、SLI,玩家们挑选时要看清楚。
华硕ROG的Impact让组建“性能小钢炮”成为可能
除了mATX紧凑型小板以外,ITX(mini ITX)这种迷你板型则是更极致的表现。最早ITX的规范是由威盛公司提出来的理念,希望成为未来微型计算机的解决方案,早期我们看到的ITX主板都是集成低功耗CPU处理器的整合平台,如今同样搭载主流桌面CPU底座插槽、双通道内存插槽、完整规格PCI-E显卡插槽的ITX主板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同时为了搭配这些ITX主板组建的平台,更小尺寸的迷你主机专用机箱也不断推陈出新,这甚至颠覆了DIY传统的玩法。
不过,到底胳膊还是拧不过大腿,如果要从高端型号中比拼规格硬实力,再强力的小板也会败下阵来,毕竟定位不同嘛。真正到实际购买环节上,由于DIY用户中大部分都还是入门、主流的消费者,平时根本就涉及不到多卡,一般规格的小板其实我们很多接口和插槽都插不全,毫不客气的说小板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不可能成为使用需求的瓶颈,同时相对更便宜的售价也是消费者考虑的重要因素,反正从笔者自己的角度上看,今后小板将成为市场中的绝对主力。
推荐经销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