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Intel 865/875系列,直到上一代945/955芯片组,Intel对于桌面级主板芯片组的命名都会采用三位数字作为型号的主体。从8X5时代到目前主流的9X5,最后一位数字“5”似乎从来没有改变过,而“8”——“9”的改变则被我们看作是AGP平台向PCI Express平台的转换。当然,与第一位和第三位数字相比,第二位数字的变化要快得多,其间也存在着一定的规律。在865/875、915/925到945/955这三代主板芯片组中,前者均属于当时的主流平台,而后者则是在前者的基础上加入了一些工作站平台的特性。总体来说,三代芯片组中后者的规格要高于前者,无论是北桥主芯片还是与之搭配的南桥芯片均是如此。
“Intel leap ahead”——Intel 超越未来
记得在刚刚跨入2006年的时候,Intel在全球正式发布了其全新的品牌标志,存在了14年之久的“Intel inside”被“Intel leap ahead”所取代。而采用Core微架构,Conroe核心的Core 2 Duo处理器也使得我们所熟悉的“Pentium”和“Celeron”这两个经典处理器标识逐渐消失。当然,众多的变化也同样体现在了Intel的主板芯片组上。
这张图片足以说明Core 2 Duo处理器同965芯片组的关系(图片出自HKEPC)
先不说三位数字中许久未变的第三位数字“5”中出现了“6”系列的身影,光是第二位数字上的改变就让我们感觉到有点儿不适应。前面我们提到过,高端的Intel 975主板需要更新VRM 11供电模组才能够提供对Core 2 Duo处理器的支持,而低端的946系列主板要到2007年第一季度才能问世。因此在最近的一段时间,被喻为“Conroe御用平台”的Intel 965系列芯片组迅速成为了用户关注的焦点,其程度一点也不亚于Core 2 Duo处理器。
单从Intel 965系列芯片组的命名方式中便能够感觉到其不同于以往的Intel主板芯片组。965系列芯片组采用了英文字母同数字相结合的命名方式,不过与以往的芯片组不同,965系列将英文字母放在了三位数字的前面,这样能够同Core 2 Duo处理器一个英文字母同四位数字组合的命名很好的结合起来,更突出了965系列芯片组“Conroe御用平台”的定位。值得一提的是,965芯片组加入了全新的“Q”系列,其中包括Q965和Q963两个型号,做为面向企业用户市场的专用产品。
与Intel 965系列芯片组共同问世的还有倍受瞩目的ICH8系列南桥芯片。ICH8共分为四个版本,分别是标准版的ICH8、高性能版的ICH8R、数字企业版的ICH8-DO和数字家庭版的ICH8-DH。其中与主流的Intel P965搭配的是ICH8R和ICH8-DH,二者的主要区别是前者支持新版的Intel矩阵存储技术(Matrix Storage Technology),MST技术可提供两个外置速率为3Gbps的eSATA接口,从而将SATA接口数量增至6个,支持AHCI和RAID 0/1/5/10等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