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页阅读全文(共7页)
2001年-2010年的十年间主板处理器供电的相数、用料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除此之外,在这十年里,主板处理器供电电路的供电方式同样发生了改变。其主要的改变形式是开关驱动的位置改变。
在传统供电模式中,驱动开关被整合到PWM控制器内部。这种供电方式只使用于供电相数较少的主板中。由于成本低廉,因此目前所有5相供电以下的主板均采用这种方式。
RT8855 PWM芯片可实现4相供电控制
将驱动开关整合到PWM控制器内部的缺点同样明显,随着供电的相数越来越多,如果PWM控制器集成度过高,功耗上升会导致PWM控制器的开关驱动温度升高,从而引起性能的降低。因此很多5相供电(不含)以上的主板供电电路均会将驱动开关分离出来,这就造就了另一种供电方案。
由于驱动开关从PWM芯片中分离出来后,可以与FET摆放在一起,因此对FET的驱动能力会强很多,干扰也会变小。正是基于诸多优势,在中高档主板以及多相供电主板中常会使用这种方式。
技嘉X58A-UD9供电电路
说到第三种方式,笔者不得不再次谈一谈微星DrMOS。前面谈到,DrMOS将传统MOSFET供电中分离的两组MOS管和驱动IC整合在一片芯片中,这就构造了第三种供电方式。这种供电方式的优势是明显的,但由于成本太高因此仅有少数主板使用。(技嘉X58A-UD9主板就是使用了这种供电方式)。
编辑点评:
正是由于第一种供电方式成本较低,因此我们看到无论是Intel主板还是AMD主板,中低端产品都采用了5相供电以下的处理器供电电路。微星则在高端产品中不惜余力的使用奢华的用料,不但加入了钽电容,更使用了豪华的DrMOS供电电路。
本文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