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2001年至2010年,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十年,也是中国IT快速发展的十年。在这十年里,个人计算机从一个售价万元的奢侈品快速变化为廉价的生活必需品。十年间计算机规格、性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于此同时主板的用料、设计同样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今天笔者就带大家一起回顾十年主板供电变化。
如果你是一名刚刚接触电脑硬件的用户,那么你将无法接受一块2001年生产的主板。在一块标准的ATX主板上,稀稀疏疏的镶嵌着那么几个电气元件,加之土黄色或者绿色的PCB基板,用现在一个比较流行的词来形容就是“山寨”。不过就是这看上去很“山寨”的主板或许就是出自华硕、技嘉、微星之手。这时我们就不得不感叹10年间主板变化之大。
10年前华硕P3B-F主板不过如此
●处理器供电相数变化
随着处理器制造工艺(135nm-32nm)、晶体管数量的快速增长,处理器供电电路最明显的变化就是供电相数越来越多。回顾2001年的440BX系列主板,简洁的2相供电足以满足用户超频的需要。再来看看如今的主板,5相供电刚刚起步,10相供电似乎才是主流,20相以上才敢说超频。
而随着处理器集成功能的增多,处理器供电电路已经从过去的N相供电发展成独立供电,即N+1相。AMD主板率先采用这种供电方式,主要原因是为了满足速龙/闪龙处理器核心以及内存控制器的供电需要。
集成了GPU核心的酷睿i3 530处理器
集成内存控制器获得的性能提升显而易见,因此在Intel X58时代同样将内存控制器集成到处理器内部。不但如此,新的Intel Core i3 530处理器将GPU核心也集成到了处理器内存。内存供电电路升级为N+1+1相供电方式。
编辑点评:
供电相数的增加代表了处理器功耗的增加以及对供电电流要求更为苛刻。多相处理器供电和相数独立更有利于为处理器提供更稳定、更纯净的电流。不过凡事有度,过多的处理器供电很难发挥功效,算得上是一种浪费。
【每日焦点】均600元 传统硬盘RAID对决固态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