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过前辈衣钵 新整合平台布局重组
随着英特尔第二代智能处理器Sandy Bridge一同来到市场的是P67和H67这两款芯片组,虽然搭载这两款芯片组的主板大批量上市销售却并没有收到玩家的追捧,其主要原因还是主板的价格太高,令普通消费者难以接受。为了更好地满足市场的需求,英特尔很快根据市场动态推出了低价位的H61芯片组,该芯片组是在H67芯片组的基础上省略了对入门用户意义并不大的SATA3.0接口,毕竟目前用户手中的多数磁盘都停留在SATA2.0时代,同时已经装备的SATA2 300MB/s带宽对于使用传统机械硬盘的用户来说已经是绰绰有余了;当然还有极个别H61主板使用外接芯片支持SATA3接口,和使用H67芯片组的主板产品基本没有区别,从目前市场上来看最便宜的H61主板也仅售398元,搭配奔腾G620处理器,性价比非常高。
Intel H67、P67、H61三大芯片组规格对比
从市场定位上来看,H61芯片组主板更像是一款针对H55的升级版本,除了升级支持LGA1155接口的Sandy Bridge处理器外,就仅仅是全面升级支持PCI-E2.0接口规范,信道带宽得到提升,而同时在内存插槽方面进行了所见。搭配已上市的G620处理器可以组建性能不错的入门级整合平台。
H67首先在定位上与H61有所不同,H67主攻中高端整合平台用户需求,而H61则是定位于低端入门级用户消费需求,关键的是H61在芯片组的采购价格上要比H67来的低,进一步降低的成本也给用户带来很多实惠,当然在硬件规格上这两款主板还是存在较大的差异,首先是内存插槽的设计问题,考虑到成本的因素大多数H61主板均采用了双内存插槽设计,而H67则是采用完整的四条内存插槽设计,当然两者之间的差异并不是处于芯片组的限制,而是考虑到成本差异。不同的南桥芯片当然对磁盘的兼容性也不同,H67提供了完善的RAID功能而H61芯片组并没能提供SATA3接口同时也缩减了对RAID的支持,在PCIe带宽通道的数量上也存在着较大差异。但是在搭配Sandy Bridge处理器后,从各大网站的测试中可以看出其性能已经超越了AMD 8系整合的3D表现能力。可以说随着H61的上市对AMD整合平台将迎来各大的挑战。
从上面的规格途中我们可以看到,Z68与P67最大的区别就是Z68除了拥有P67的全部功能之外还提供了对集显的输出的支持。如果用最简单的话来表示,那么Z68就是P67的增加了集显的产品,Z68其实还比P67还多了一项Smart Response技术,Smart Response固态硬盘缓存技术属于英特尔Rapid Storage Technology 10.5的新功能,其允许用户将一块固态硬盘(部分或全部容量)用作于机械硬盘(单块或RAID阵列)高速缓存,让整机系统获得接近于固态硬盘的读取/写入性能,同时还能保留机械硬盘容量大的优势。目前P67在Z68上市后在价格上已经做出了降价的调整,并且在超频性能上依旧很强劲,中高端的P67/68在依旧在1000元以上价位徘徊,作为高端发烧玩家在选购带“K”后缀的处理器时搭配P67以及Z68主板将能实现更好的超频效果。对于P67主板的横评也将在下周与大家见面,其中5GHz超频的项目将是非常刺激的!
从以上的芯片组分类介绍中可以看出其实这次Intel在新产品线的分布上还是经过细致的筹划的,在入门级低端市场有H61芯片组,而在中高端则有H67和P67以及新推出的Z68功能,虽然这次在台北电脑展上各厂商也已经都拿出了属于自己的X79主板,但是上市日期还离用户十分遥远,就近期选购高端平台的用户可以推荐选购P67或者是Z68主板,而在入门级领域,相对比AMD整合平台目前捉襟见肘的3D性能而言,可以建议选购H61主板搭配Sandy Bridge 奔腾G620核芯处理器。
- 第1页:15款600元以下6系主板大横评
- 第2页:接过前辈衣钵 新整合平台布局重组
- 第3页:H61平台组件简要市场分析
- 第4页:15款H61/67平台和测试方法简介
- 第5页:十八般武艺何以服众:评分标准大解析
- 第6页:15款H61/67主板整体用料对比(一)
- 第7页:15款H61/67主板整体用料对比(二)
- 第8页:15款H61/67主板整体用料对比(三)
- 第9页:主板供电用料:料不在多能稳就行
- 第10页:内存设计对比:条不在多,有容乃大
- 第11页:磁盘接口:SATA2/SATA3孰是孰非
- 第12页:PCI扩展接口:物尽其能大小通吃?
- 第13页:声网卡芯片:谁更在意细节部分?
- 第14页:I/O接口:非主流USB3.0依然是亮点
- 第15页:微星H61主板BIOS以及附带软件介绍
- 第16页:华擎H61主板BIOS以及附带软件介绍
- 第17页:映泰H61主板BIOS以及附带软件介绍
- 第18页:七彩虹H61主板BIOS以及附带软件介绍
- 第19页:精英H61主板BIOS以及附带软件介绍
- 第20页:昂达H61主板BIOS以及附带软件介绍
- 第21页:捷波H61主板BIOS以及附带软件介绍
- 第22页:杰微H61主板BIOS以及附带软件介绍
- 第23页:梅捷H61主板BIOS以及附带软件介绍
- 第24页:斯巴达克主板BIOS以及附带软件介绍
- 第25页:双敏H61主板BIOS以及附带软件介绍
- 第26页:磐正H61主板BIOS以及附带软件介绍
- 第27页:磐英H61主板BIOS以及附带软件介绍
- 第28页:盈通H67主板BIOS以及附带软件介绍
- 第29页:致铭H67主板BIOS以及附带软件介绍
- 第30页:PCMark Vangate:性能谁与争锋
- 第31页:3DMark Vantage:高频主板尽显优势
- 第32页:wprime:双重考验不论瞬间还是持久
- 第33页:国际象棋:来自象棋的多线程压力
- 第34页:WinRAR:处理器性能对比的新舞台
- 第35页:Cinebench R11.5:渲染性能好选择
- 第36页:Super PI:齐聚单线程测试利器
- 第37页:HD Tuch:磁盘性能大碰撞
- 第38页:Sisoftware:处理器、内存测试
- 第39页:视频处理测试(一):Converter7
- 第40页:视频处理测试(二):暴风转码
- 第41页:实用测试(一):Photoshop cs3
- 第42页:实用测试(二):3D MAX 2010
- 第43页:DX9游戏测试:孤岛惊魂2
- 第44页:DX10.1游戏测试:街头霸王四
- 第45页:DX11游戏测试:尘埃2
- 第46页:100%能超频:核芯显卡超频测试
- 第47页:温度:最严酷的测试环境
- 第48页:功耗:谁才是绿色节能之星?
- 第49页:总结:过五关斩六将 谁是最后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