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VIDIA 780i芯片组概述
NVIDIA的下一代Intel平台芯片组——NVIDIA nForce 780i无疑是近期NVIDIA的重头戏,相信其前代产品680i的效能已经征服了绝大多数使用过680i主板的玩家们,而作为680i的更先进型号,NVIDIA 780i又将体现出如何的性能境界呢?当然,这绝对是一个让全球所有玩家都愿意为之疯狂的芯片组产品。如果说MCP73是NVIDIA年底压轴大餐中的开胃品,那么nForce780i被成为绝对的主菜是丝毫不为过的,全球无数的超频好手和硬件爱好者都在等待11月芯片组发布的盛况,早已有高手已经准备用nForce780i来冲击世界巅峰记录。回顾今年,NVIDIA频频出招,而780i无疑将是其杀手锏之一。NVIDIA nForce 780i将创造什么样的奇迹呢?其性能是否如人们想象中的那样强劲呢,在这里,我们为大家带来780i的全球首测,我们将把这举世瞩目的绝世芯片组的性能和您共赏。文章出自主板频道合作专业媒体Expreview,未经允许严禁转载(原文地址:www.expreview.com)。
NVIDIA首款支持PCI Express 2.0的G92显卡发布时间已经定在了10月29日,为了表示对自家产品的支持,同时也为了对抗Intel最新的X38主板芯片组,NVIDIA将会紧接着在11月12日发布其首款支持PCI Express 2.0的主板芯片组——C72系列。
上图所示为NVIDIA C72系列芯片组的规格表,分为C72 XE和C72 P两个型号,它们的正式名称已经确定为nForec 780i SLI和nForce 750i SLI,本文介绍的就是nForec 780i SLI。
nForce 780i SLI芯片组主要规格变动:
● 支持PCI Express 2.0
● 3x PCI Express x16
● 支持3-way SLI
从芯片组的架构上来看,NVIDIA nForce 780i SLI相比之前的nForce 680i SLI并没有多大的改进,毕竟采用的都是一样的南北桥芯片,只是通过外加的NF200芯片来实现对PCI Express 2.0的支持,最大卖点的3-way SLI其实通过驱动的升级即可实现(内幕消息:nForce 680i SLI稍后同样会提供对3-way SLI的支持),并不需要芯片组上的硬件改动。因此,严格意义上来说,nForce 780i SLI只是nForce 680i SLI的外接NF200芯片的升级版而已。
尽管如此,nForce 780i SLI芯片组在规格上依然不俗,和目前市场上主流的Intel P35芯片组相比要略胜一筹,即使和Intel最新的旗舰芯片组X38相比也丝毫不落下风,两者同样是最高支持1333MHz FSB,支持PCI Express 2.0,尽管X38提供了对DDR3内存的支持,但相比之下nForce 780i SLI上的3x PCI Express x16和3-way SLI显然更加具有吸引力。
毫无疑问,nForce 780i SLI上最耀眼的亮点就是让人期待已久的3-way SLI。尽管此前的nForce 680i SLI上提供了3条PCI Express x16插槽(其中一条通过PCI Express 8x总线实现逻辑连接),可以同时支持3片显卡协同工作,但只能是2片显卡SLI而另外一片显卡作为物理加速器的工作模式。nForce 780i SLI提供的3-way SLI可以说是众望所归,也是NVIDIA在芯片组上用以和Intel对抗的技术武器。
NVIDIA将3-way SLI平台定义为“The Next Generation Ultimate Gaming Platforms”,根据NVIDIA的规划,nForce 780i SLI将会是首款支持3-way SLI的主板芯片组,紧接而来的是nForce 790i SLI和面向AMD平台的nForec 780a SLI,而nForce 680i SLI也将同样会支持。
根据消息表示,NVIDIA正在紧张地进行3-way SLI的测试,其实让680i SLI进行3卡SLI的驱动程序早在几个星期前就已经开始提供给合作伙伴了,目前的测试也进行的十分顺利。
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任何一款支持SLI的显卡就能支持3-way SLI,根据NVIDIA的说明,首先提供支持的只有GeForec 8800 Ultra和GeForec 8800 GTX,GeForec 8800 GTS并不在支持列表中。我们知道,虽然NV驱动可以以软件运行SLI模式,但是在效能损失相比采用SLI Bridge的形式多得多,因此高端显卡依然坚持采用传统的SLI搭桥模式。GeForce 8800GTS只提供了一个MIO接口,但GeForec 8800 Ultra和GeForec 8800 GTX却提供了两个,NV并没有解释如此设计的原因,我们猜想3-way SLI需要一个特殊的桥接器进行配合,只有Dual MIO接口的显卡才能支持3-way SLI。
一般来说,双卡SLI大约是单卡性能的1.8倍,而根据NVIDIA提供的数据,3-way SLI是单卡的2.7倍左右。PCI Express 2.0
nForce 780i SLI采用的南北桥芯片和nForce 680i SLI是一样的,但是却增加了对PCI Express 2.0的支持,这其实是通过一颗BR04的PCI Express 2.0 Bridge芯片来实现的(我们会在后文详细介绍)。
相对于目前的PCI Express 1.0接口来说,PCI Express 2.0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带宽翻倍和提供对更大功率显卡的支持,它数据传输速率从2.5Gbps提升至5Gbps,同时可以为高功耗显卡提供更多的电力,一部分需要外接电源的显卡可省略这部分设计。
全板纵览
内存插槽及内存供电部分
我们在前面对nForce 780i SLI的芯片组架构上进行过介绍,它相比之前的nForce 680i SLI并没有多大的改进,只是通过外加的NF200芯片来实现对PCI Express 2.0的支持,严格意义上来说,nForce 780i SLI只是nForce 680i SLI的外接NF200芯片的升级版而已。
取下散热器后就能看到北桥SPP芯片的真面目了,从芯片上标示的“NF680I-SLI-N-A2”来看,这片nForce 780i SLI主板采用还是nForce 680i SLI SPP(C55 SPP)芯片,具有18条PCI Express通道,最高支持DDR2-1200内存。
我们在前面提到,nForce 780i SLI上是通过一颗BR04的PCI Express 2.0 Bridge芯片来实现对PCI Express 2.0的支持的,NVIDIA将这颗芯片命名为NF200。对于这颗芯片,我们依然所知甚少,据消息人士透露,它的工作状态如下:
Upstream:PCI Express x16
Downstream:2x PCI Express 16x or 4x PCI Express 8x or 1x PCI Express x16 + 2x PCI Express 8x
这片nForce 780i SLI主板搭配的MCP芯片为NF570-SLI,有网友或许会感到奇怪,因为之前的nForce 680i SLI主板上采用的MCP芯片通常为NF590-SLI。对此我们向某主板厂商进行咨询,得到的回复称NF570-SLI和NF590-SLI芯片其实在功能上是一样的,只是标识上不同,市面上nForce 680i/LT SLI主板采用两种芯片的均有。
通过下面的简单关系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两者的关系:
nForce 590 SLI芯片组=C51XE芯片 + MCP55XE芯片=NF590-SLI芯片 + MCP55PXE芯片
nForce 570 SLI芯片组(单芯片)=MCP55P芯片=NF570-SLI芯片
NF570-SLI芯片,拥有28条PCI Express通道,除了提供显卡的16x,还提供了12条通道用于其他PCI Express设备的扩展。
和nForce 680i SLI主板一样,采用的是德州仪器的TSB43AB22A IEEE1394芯片,能同时提供两组IEEE1394a火线接口。
主板上集成了两颗Marvell的88E1116-NNC1千兆高速网卡芯片,提供双千兆网络接口并且支持DualNet技术。
音频方面,采用Realtek的ALC888S音频芯片,提供7.1声道高保真音频输出。nForce 680i SLI上采用的音频芯片是ALC885,尽管两者是Pin to Pin相容的,但ALC888是ALC885的平价版本,同样具有Microsoft Vista Premium认证,但DAC SNR及ADC SNR分别下降至98dB及95dB,而ADC只支持2 Stereo Channel,可见在音效方面nForce 780i SLI是不升反降。
BIOS方面,nForce 780i SLI和680i SLI一样,都是采用SST的49LF040B芯片。
和正式零售版本的nForce 680i SLI主板不一样,这片nForce 780i SLI主板并没有采用南北桥一体式的热管散热系统,而只是散热片加风扇的组合,而且由于北桥SPP和BR04芯片共用散热器的缘故,散热器也显得格外的庞大。而在PCI Express x16插槽方面,nForce 780i SLI也采用了清一色的黑色插槽,和nForce 680i SLI主板上第二条PCI Express x16插槽采用蓝色的设计不同。我们相信上述不同只是由于是工程样品的缘故,正式零售版本的nForce 780i SLI主板会有所改进。
在核心供电模块上,nForce 780i SLI主板和nForce 680i SLI主板并无不同,都是六相供电,每相都是1个封闭式R50电感和4个MOSFET的组合。
供电部分采用了ADP3189与ADG333两个控制器,ADP3189在50%的时钟周期内通过ADG333控制3个相的工作线路,在剩下的50%通过ADG333切换到另外3个相进行工作,最后获得了整整6个相的输出效果。
再仔细一点的话,我们还是发现了两者在用料、布局上的些许差异。
1、由于BR04芯片的缘故,nForce 780i SLI主板比nForce 680i SLI主板少了1个PCI Express 1x插槽。
2、nForce 780i SLI主板采用都是NF570-SLI的MCP芯片,而nForce 680i SLI采用的则是NF590-SLI,关于这点我们在前面提到过,其实只是标识的不同,两者在功能上并没有差异。
3、nForce 780i SLI主板上采用的是一体式的DEBUG LED,而nForce 680i SLI的是组合式的。
4、两款主板的机箱前置开关接线和BIOS清除跳线位置有所不同,如下图所示:
5、nForce 680i SLI主板的内存插槽旁设计了1个4Pin D型12V供电接口,机箱前置开关接线也安置在此处,nForce 780i SLI则省略了供电接口,机箱前置开关接线安置在此处。
我们知道早期的nForce 680i SLI主板是支持LinkBoost技术的,但由于某些不为人知的原因,在P23之后的BIOS版本中开始取消这项技术,不过我们得到的这片nForce 780i SLi主板却又是支持LinkBoost的,我们猜测NVIDIA有可能会在nForce 780i SLI上恢复LinkBoost技术。
只要支持LinkBoost的系统检测到LinkBoost技术的GPU,系统会自动将HyperTransport (HT)和PCI Express的总线速率提升25%,数据传输速度将由原来的8GB/s提升到10GB/s。目前只有GeForce 7900 GTX或8800显卡可以支持此功能。
LinkBoost技术的特点如下:
● 虽然HT总线、PCI Express总线的频率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不过LinkBoost技术不同于用户手动超频,在稳定性方面更有保证;
● 只要使用相应的主板显卡组合即可轻松开启LinkBoost功能,实现了即插即用,非常方便;
● 可以大幅提升GPU与系统之间的带宽,使游戏性能得到提升,并且可以顺应未来的发展趋势。
nForce 780i SLI主板搭配GeForce 8800 GTS显卡后,通过NVMonitor,我们看到SPP PCI-E的频率为3125MHz,比标准的2500MHz高出了25%,这证实了LinkBoost的启用。
FirstPacket技术
在传统的设置中,操作系统、 网络模块和硬件驱动都无法有效地分配网络资源。在这种设计下,一些持续传输且传输包较大的程序如FTP会占据大部分带宽,而网络游戏一般传输宝较小且是断续传输的,同时执行这两种程序的时候往往会导致游戏被动地等待网络资源而不能畅顺执行。
FirstPacket技术能通过优先权的设定实现对软件实际应用带宽的优化,在一些对带宽不敏感的软件可以选择更低的优先权,而让那些敏感的软件工作在更高的优先权,尽可能地减少网路游戏中的延迟以达到合理正常作。该功能可以在Windows窗口中进行设置。
由于FirstPacket技术是通过驱动程序和BIOS配合来进行应用软件特别是网络游戏的提速,因此并不是所有的网络游戏都可以通过FirstPacket技术来进行提速,必须是NVIDIA Driver列表中声明的游戏才能正常使用该项功能,就像现在的SLI功能一样,同样不是所有游戏都可以通过SLI提速,而必须是在NVIDIA兼容性列表中的游戏才可以正常的使用SLI。
DualNet技术
目前在市面上许多中高端主板中,双网卡已经变得非常普遍,但他们往往都是独立工作的。NVIDIA的DualNet技术则能对两个千兆以太网络接口进行有效的网络负载平衡。通过该技术,系统就能将两个网络芯片进行硬件层连接,同时利用两个网络接口连接网络,提供双倍带宽。
MediaShield技术
在存储方面,nForce 780i SLI与nForce 680i SLI保持一致。MCP55P南桥芯片提供了3个SATA控制器,每个控制器提供2个独立的连接,因此总共支持6个SATA2硬盘。nForce 780i SLI支持多种磁盘阵列,包括RAID 0, 1、0+1和5,在规格上和Intel的ICH9R看齐。
nForce 780i SLI支持NVIDIA的MediaShield存储技术,该技术利用标准硬盘分段、磁盘镜像或二者的组合,提高了用户存储资源的利用效率,并且采用了许多创新技术,简化并优化了多磁盘功能和硬盘资源的管理。
MediaShield中最重要的就是Multiple RAID功能,可以组建无限制大容量的6 Native S-ATA磁盘Massive RAID 5阵列和双3磁盘Multiple RAID 5阵列。
MediaShield还提供一个简易的管理界面,能轻松配置或更改多个磁盘阵列。它不但可以保护备份磁盘数据,也可以达到双磁盘迅速读取写入的效果。MediaShield的另一项创新技术就是当磁盘发生故障时能够主动发出告警,并显示应更换的硬盘。
NVIDIA提供的nTune将各类设置集成到一个控制面板上来,这大大方便了超频玩家的日常应用,因此nTune在推出时受到了很多好评。
比较吸引人的就是主板设置模块,用户可以直接在Windows下对BIOS设置进行更改,而且无需重启电脑。尽管有很多第三方软件也支持同样的功能,但是NVIDIA自家的芯片组与自家的设置程序之间的高度兼容性是别的软件不能具备的。主板设置工具还允许用户保留某一组设置信息,以方便将来的时候直接加载,免去了一个一个手工反复修改的麻烦,这些设置信息同样也可以在Windows下直接加载。
Dynamic BIOS Access工具允许用户在5组不同的项目中更改BIOS设置:
另外还提供了稳定性测试功能,方便用户测试超频后系统的稳定性。
NVIDIA还提供了基于Windows的系统监视功能NVMonitor,可以对系统的实时资源占用率、处理器和显卡的频率以及主板的各项电压、温度、风扇转速等进行监控,功能十分强大。
对于Intel Core2 Duo双核处理器而言,500MHz外频(即2000MHz FSB)成为衡量主板超频能力的标准线,现时基本上所有高端的P35主板都可以轻易突破500MHz。
我们依然使用“传统”的风冷散热器Tuniq Tower120 (2000RPM全速运转)进行超频部分的测试,室温维持在22℃,我们还关闭了BIOS当中影响超频的“EIST”和“ClE”选项。另外,内存运行在与外频同步的状态,小参[tCL-tRCD-tRP-tRAS-CMD]设置调至4-4-4-12,其他选项如未特别注明均为默认的“Auto”设置。
测试标准依然为SP2004 Orthos Edition(官方网站),blend模式,优化级为9,用时15分钟。
友情提醒:超频有可能造成硬件损坏,也与周边设备的“体质”即设置有关,请谨慎操作。
一、双核处理器500MHz外频基本测试(OC 500MHzX7)
我们首先进行的是500MHz外频“基本”的测试,我们在测试中发现该主板在超频过程中对北桥SPP芯片的电压较为敏感,需要对其进行加压,同时在超频过程中出现过显卡花屏的现象,将PCI-E电压加至1.4000V后问题得到解决。最后,该主板超频至500MHz外频下的CPU电压为1.4000V,北桥芯片电压为1.5000V,内存电压为2.2000V。而我们此前测试的P35主板中,DFI LP UT P35-T2R的成绩是1.35000V/2.10V,升技IP35 Pro和技嘉P35-DS4则分别是1.410V/2.40V和1.3875V/2.10V,总体来看,该主板的表现相对高端P35主板并不逊色。
二、双核处理器极限外频(主频)测试
我们尝试向高外频冲击,经过多次实验却无法成功,即使将各项电压加到较高的值依旧是无法成功进入操作系统。后来,我们在520MHz外频下成功进入操作系统,但未进行任何操作就死机了,重启后再也无法进入操作系统。最后,我们调整外频为510MHz,成功进入操作系统并完成SP2004 15分钟的测试,此时的CPU电压为1.5050V,内存电压为2.3000V,SPP芯片电压为1.5000V。
我们测试中该主板的最高外频就定在了510MHz,我们猜测由于是工程样板的缘故,加之散热系统尚未完善,否则在超频上还有提升的空间。
○四核处理器超频测试
最后,我们还进行了四核心处理器的超频测试,采用的是B3制程的Q6600处理器,默认频率为266×9=2.40GHz。NVIDIA之前的nForce 680i SLI主板在四核心处理器的超频方面一直表现不佳,直到最近推出的P30版本BIOS针对四核心处理器的超频进行了优化,情况已经得到了改善。
我们的Q6600处理器在该主板上最高超频到了395MHz的外频,主频高达3.55GHz,非常不错的成绩,即使和P35主板相比起来也一点都不逊色。
○小结:
1、BIOS中电压调节范围大,步进也很细致;
2、支持CPU和内存异步工作,对于没有极品内存的玩家是十分体贴的选项;
3、SPP芯片电压是CPU超频的关键选项。
○测试说明:
1、内存运行在标准的DDR2-800 (即FSB:DRAM比率为2:3);
2、内存小参[tCL-tRCD-tRP-tRAS-CMD]统一调至4-4-4-10,其他选项均为各主板“Load Optimized Defaults”状态下的默认值;
V1.41的CPU-Z仍未能正确识别nForce 780i SLI芯片组。
BAPCO® Sysmark2007 Preview的更新支持了最新的Vista 32位操作系统,并加入了14款最新的办公应用、影像创作及三维渲染等软件,这促成我们更新至Vista进行测试。
和Intel刚刚发布的X38芯片组与P35的关系非常非常的类似,nForce 780i SLI相对目前的nForce 680i SLI也只是规格上的些许升级,严格来说它只是后者外加NF200芯片的升级版本而已。不过相对于X38在PCI Express 2.0和双PCI Express x16的升级,nForce 780i SLI的3-way SLI要更加的具有吸引力,可惜的是,由于手上没有3-way SLI的连接器,我们无法对此进行测试,这也是本次测试中最大的遗憾。
事实上,在主板芯片组的规格和功能特性上,NVIDIA丝毫也不会比Intel差,只不过后者毕竟在该领域的功力更加深厚,而且也有着某些众所周知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我们在基准效能测试中可以看到,nForce 780i SLI在基准效能上相对X38没有任何优势,即使和P35、P965等也没有什么竞争力。
在超频方面,nForce 780i SLI的表现也未能尽如人意,尽管在四核处理器超频方面并不会比Intel的P35逊色多少,但在双核处理器的超频方面仍需多多努力。
不管怎么样,作为第一款支持3-way SLI的主板,nForce 780i SLI还是让人充满了期望的,只是,在nForce 680i SLI同样会支持3-way SLI,而且支持DDR3的nForce 790i SLI将在08年第一季度发布的情况下,nForce 780i SLI需要面对前后夹击,前景并不乐观。从我们得到的消息来看,尽管华硕等部分一线厂商已经表示出对它的兴趣,相关的产品也正在紧锣密鼓的测试当中,但是像DFI等厂商则不大可能为它投入什么精力,再加上定位和定价上的原因,国内的通路品牌也不大可能推出相关的产品,相信在未来的市场上nForce 780i SLI难免遇到曲高和寡的尴尬。
不过,随着PCI Express 2.0的新一代显卡G92/G98系列以及3-way SLI驱动的正式推出,nForce 780i SLI才能最终迎来大展拳脚的舞台。让我们把眼光放到11月12日,期待nForce 780i SLI正式发布后能带给我们更多的惊喜。
- 相关阅读:
- ·D3 D4全支持 华擎B150M Combo-G售599
//mb.zol.com.cn/557/5575491.html - ·实惠E3好搭档 技嘉X150系列新品测试
//mb.zol.com.cn/555/5556611.html - ·不论E3还是i5 游戏平台还是选择B85主板
//mb.zol.com.cn/555/5557791.html - ·《正当防卫3》不支持SLI和交火多卡方案
//mb.zol.com.cn/555/5553797.html - ·完美支持新E3 华硕PRO GAMING新品测试
//mb.zol.com.cn/555/55533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