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骗局3:主要硬件实惠 整体费用马虎
如果我们对“主要的硬件”以及近期行情都门清,想着攒机可以一马平川可就大错特错了。因为所谓主要的硬件,主要是以传统硬件三大件:CPU、主板、显卡为首的性能部分,一般最入门的玩家,显卡、CPU这两部分都会实现调查好,从性能和价格的实惠程度上,选择一款最适合自己的。而随着对硬件的熟悉程度,主板、内存、硬盘(特别是固态硬盘),这些都会逐渐深入了解,不过往往在机箱、电源方面,是DIY新手最容易忽略的部分,而这就成为商家盈利的关键环节。
当然不太厚道的商家显然有一些销售技巧,简单的报高价,显然是最低级的做法。最常见的做法还是:主要硬件都报个合理的价格,最后在整体费用算个大概。
例如,我们选择了E3-1230 V3这颗散装神U,主板选择了同样实惠的B85主板,显卡方面好不容易下定决心,决定入手GTX970。当我们还在纠结GTX970是不是有点“小烧”的时候,商家的动作开始了:其可能在我们最纠结价格的显卡方面,相比市场的平均价格降个100元,让我们刚才还稍微有些犹豫的小心脏瞬间得到“赚到了”的快感。基于这个小便宜,在内存、硬盘这些价格本身就很透明,同时利润也不高的部分,给我们报上最实在的价格。各位,要知道这一切都是好戏开演前的铺垫。
最后,当我们选择机箱、电源的时候,由于很多人之前都不会太注意这个部分,基本上感觉200、300块钱能搞定就行,所以商家会在这里故意弱化、模糊品牌、型号,主要就提供多少功率这个单一指标。例如搭配主流配置的独显平台,选择一款500W电源,消费者只要感觉电源、机箱的报价还不算太过分(其实很多消费者对机电部分,都没有太严谨的价格概念),加上之前问询多家的劳累,前面的价格也算厚道,很可能懒得矫情直接拍板定了。
机箱表面上看样子货,真正装机你就明白到底为什么卖这么“贵/便宜”了!
在这里电源、机箱的部分,很有可能夹杂了大量的水分,一般150块钱的电源没注意就被提到了300块钱,加上机箱再多赚个百八十的,之前您说一点没吃亏,这回全找补回来了。
这里也要说明一下为什么电源、机箱部分有这么大的利润,这主要是由于机电组件的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相比CPU、显卡、主板等),产品的价格更多不是技术壁垒造成的,而是产品最基本的用料,用料悬殊甚至可能出现几倍的成本差距,一二百的电源和上千的电源这差价就不难理解了。
综上所述,给大家的建议很简单:除了那几个关乎性能的“主要硬件”,散热器、电源、机箱这些东西最好也提前做好功课,这样就不会被商家“补刀”了。
推荐经销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