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ZOL首页 > 主板频道 > 评测 > 专题评测 | ![]() |
特色技术解析
HyperStreaming 技术
HyperStreaming 是为了满足带宽和速度的需要,而开发的优化技术。它可灵活地管理从周边设备到芯片组、南北桥和南桥到FSB、内存和显示卡的数据流,并根据系统的优先级对数据的队列进行适当排整,从而使整体性能得到一定程度提高。当然,如果细分的情况下,它又分为“低延迟的单向传输”、多数据流下的流水性操作和并发执行、特殊数据设置优先通道、灵活的数据流和智能判断。
在传统的电脑系统中,I/O带宽、并发和灵活设计都非常有限
HyperStraming 技术架构对于下载音乐、电影和进行网络游戏同时进行的时候,能够设置特殊的优先级。在另一方面,如果有大量数据需要等待的话,该技术可以有效降低处理器和设备的等待时间。同时,它还可有效降低缓存的开支,提升访问的速度。
相信有许多人在使用一些所谓的重量级软件的时候,复制多达几GB、甚至是数十GB的档案时,都会有那种硬盘快要被“操死”的感觉!特别是用photoshop开启一张上百MB的图文件时,看着计算机上的硬盘指示灯一直持续地亮着,相信会让你担心那台可怜的硬盘是不是会在下一秒钟就告别这世界,离你而去!?而让你的宝贵数据随着硬盘的停摆,再也没有办法回到你的身边。又或者是在数据作复杂的数据库处理,硬盘本身再度成为最吃重的角色,长时间的数据读取,让你的梦靥又再度降临。
HyperStraming 技术架构正是为解决这些问题而诞生。其实对来自于传统计算机系统本身内部进行处理时,为了让作业速度不相同的多项外围与组件,都可以顺利运作,系统会自动在其中加入一些等待时间,以便资料可以进行同步。但这样的方式,却同时也会造成内部出现严重的延迟问题,而让计算机性能无法充分发挥。系统采取的做法是让延迟尽可能地移除,让整体运作更有效率,依照第三方评测数据表明,藉由HyperStraming的串流延迟最小化技术,系统执行的时间将可以减少40%左右。
许多人都有拷贝大量档案,而在计算机前面无奈等待的经验,特别是每次要复制几GB、甚至数十GB档案时,那种感觉更是强烈!有些人索性先小睡一番,待第二天醒来后,再看看拷贝工作完成没有。或许你会想,难道拷贝档案的时候,就不可以利用我那颗强大的CPU来多做几件事情吗?特别是现在IntelCPU可以一颗当两颗用,AMD的已经是64位了耶!那在我拷贝档案的时候,顺便听听我喜欢的MP3,然后浏览一下网页。可是系统却居然给我当机?
这是因为过去的系统架构,本身频宽有限,就好像只有一线道的高速公路,所以虽然你的CPU够快,但是数据通通塞在主板上,当然会当机!HyperStraming提供了多重串行管线化与并行化技术。这样一来,在你开启多个程序,并且同步进行不同作业处理的时候,速度更快!
HyperStreaming 技术中的特定串行流提升优先处理技术针对某些特定的数据型态,给予特殊的标记,让系统在遇到这些数据传递时,优先处理; HyperStreaming 技术中特定串行流提升优先处理技术也会在系统的内部频宽里面,提供专属频宽以供传输。如此一来,就像是在交通拥挤的高速公路上提供了一条专属车道,让这些具有优先处理特性的数据可以顺畅无阻地传递数据,在网络视频中也减少了画面中断或者是声音不连续的情况发生。
在多数多任务作业的状态下, HyperStreaming 技术中的智能型数据串行流控制技术 (Smart Flow Control and Intelligent Arbitration with Smart Stream)依照系统的运作情形、作业的重要性以及可运用的资源、频宽等等,对计算机的整体运作进行调配,让所有的作业都保持顺畅的运作,并且不会相互干扰与影响。
HyperTransport 技术
2001年2月的Platform Conference2001会议上,AMD正式宣布将与业界一百多位主要业务伙伴合作,致力开发全新的Hyper Transport技术,并且推动整个业界广泛采用该项技术。
2001年7月24在美国加州圣何塞市,AMD正式公布了HyperTransport双向传输总线技术。随后Broadcom、Cisco、Sun、nVIDIA、ALi、ATi、Apple、Transmeta等业内大户均宣布计划采用该项技术于未来产品设计中,以便提高新一代产品的性能。在业界支持的关注点上,AMD的Hyper Transport一经发表就获得了全面的认同,可看出这项技术的重要性。
相对于过去的PCI总线设计而言,Hyper Transport技术从根本上有了显着的提高。从单纯的数据比较来看,Hyper Transport在数据传输率上达到了惊人的12.8GB/s,这个数值相比Intel的3GIO技术的最初理论传输率高出了很多(3GIO早期产品的带宽设计为2.5GB/s,远景规划为10GB/s)。同目前的PCI总线而言,HyperTransport的数据传输率高出了整整96倍以上,这种技术的飞跃简直让人难以置信。
Hyper Transport 目前已经投入实用的有两种总线频率,400MHz和800MHz。而在这两种总线频率下,又分别有2/4/8/16/32bit模式。而此表就是各种模式下的数据传输率。此外Hyper Treansport 在去年的时候正式颁布了2.0版本,单向传输速度最高达到惊人的12.8GB/s 。
相对于业界其它厂商的技术而言,AMD采用了非常有针对性的技术设计,而Hyper Transport似乎正是为了解决目前总线传输率过低而专门设计的。Hyper Transport由两条点对点传输的单向数据链组成,这两条数据链分别负责数据传输过程中的输入和输出。
两条数据链可以灵活变更实际应用中的数据传输带宽,带宽的变更范围从最低2bit可以逐步提升至32bit,这在实际的应用中对于产品的成本以及实际需求控制有非常大的帮助。Hyper Transport的设计时钟频率为400MHz,不过由于支持与DDR相同的双时钟触发技术,所以Hyper Transport技术在400MHz的额定频率下和在4bit带宽模式下,其实际数据传输率最高可达800MB/s。
PCI Express技术也被称作为Arapahoe或者串行PCI总线技术。相对于Hyper Transport而言,Intel技术走的是另一条路线,因为它相对目前的PCI总线概念而言改变得实在是太多。相对于目前的PCI并行总线而言,PCI Express实现了串行的点对点总线数据传输。同样是点对点设计,Hyper Transport是在同一个并行总线中模拟出两个独立数据链进行数据传输,而3GIO则是实现真实存在的串行独立数据链实现数据的传输,从而实现更高的带宽效果。
VIA的V-Link技术相对于Hyper Transport而言就显得有些落后,它仍然是一种改进型的PCI式32位总线技术。虽然说它的运行频率从33MHz提高到66MHz,南北桥的带宽就提高到了266MHz,相对于传统标准而言,有了成倍的理论性能提升。但是在实际的使用中,V-link并不能彻底将南北桥的数据传输从繁忙的PCI总线中解放出来,也就很难保证理论性能成倍的提升效果。不过在未来的计划中,VIA计划将V-link的实际运行频率进一步提高至133MHz,这样又能增加一倍的带宽,相信会对系统的整体性能有比较大的促进作用。
SiS虽然还在保持自己的单芯片架构设计路线,但是实际上SiS的总线设计还是有“内部”的南北之分。相对Hyper Transport而言,SiS最新的MuTIOL技术通过另外一种方式去提升系统的带宽效果:通过8条独立的数据传输链进行数据传输,分别负责8种设备的数据传输。这样的设计类似于Hyper Transport的双链设计,同时8条数据链分工传输的设计理念也和Hyper Transport的弹性分配传输大体相同,不过SiS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如何在同一时间内针对8个数据链的管理和分配。毕竟在一个工作周期内只能够为一个设备服务,8个数据链的同步传输在目前似乎还不可能完美实现。
我要评评 | 买笔记本,台式机 拨打800-858-2399,为您量身打造! | |
相关产品 | ||||||
|
相关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