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
ZOL首页 > 主板 > 新闻 > 新闻 > 正文

硬盘或终突破瓶颈!SATA-E技术性能预览

  [  驱动之家 转载  ]     |  责编:吴俊杰
收藏文章 暂无评论

    SATA 6Gbps早已经成为高性能固态硬盘前进的拦路虎,卡死了其读写速度的进一步提升,转向PCI-E接口似乎成了唯一的出路。其实,SATA-IO组织早已经制定了解决方案,这就是“SATA Express”(以下简称SATA-E)。

    这一技术标准早在2013年年初就已提出,八个月后正式公布,隶属于SATA 3.2的一部分。它定义了一种新型接口,将SATA、PCI-E结合在了一起并使用两条PCI-E信道。如果采用PCI-E 2.0,那理论带宽为1GB/s,去除损耗后实际为800MB/s。

    如果改用PCI-E 3.0,理论带宽翻番的同时,因为编码机制从8b/10b拓展到128b/130b,带宽损耗率可以从20%降至1.5%,因此同样是两条信道,实际有效带宽可以达到1.97GB/s,也就是几乎2GB/s。

    可能会有人问了:在企业级领域已经有了带宽翻番的SAS 12Gbps,为什么不直接挪到桌面上来做成SATA 12Gbps?这一方面是因为这么做需要大概两年时间,到时候黄花菜都凉了,另一方面这么做需要进行的改变太多,导致成本太高、效率太低,远不如转向PCI-E经济实惠。

硬盘或终突破瓶颈!SATA-E技术性能预览
SATA-E接口样貌

    很多人可能不太清楚,还有一种类似的接口技术“SFF-8639”,二者在针脚物理布局上是一模一样的,但后者有更多信号好数据路径,能使用最多四条PCI-E,最高带宽因此能达4GB/s,但是主要面向高端企业级领域。SATA-E才是消费级的。

硬盘或终突破瓶颈!SATA-E技术性能预览
消费级的SATA-E与企业级的SFF-8639针脚区别示意

硬盘或终突破瓶颈!SATA-E技术性能预览
消费级的SATA-E与企业级的SFF-8639规格区别

硬盘或终突破瓶颈!SATA-E技术性能预览
硬盘接口发展及预想时间轴

    有市调机构预计,PCI-E固态硬盘的普及速度会远不如SATA 6/3Gbps,原因包括经济环境、市场需求、平台过渡等,不过SATA-E设备的成本应该会低于传统PCI-E扩展卡形式的,会更吸引高端玩家。

mb.zol.com.cn true //mb.zol.com.cn/423/4230532.html report 1357 SATA 6Gbps早已经成为高性能固态硬盘前进的拦路虎,卡死了其读写速度的进一步提升,转向PCI-E接口似乎成了唯一的出路。其实,SATA-IO组织早已经制定了解决方案,这就是“SATA Express”(以下简称SATA-E)。这一技术标准早在2013年年初就已提出,八个月后正式公...
不喜欢(0) 点个赞(0)

推荐经销商

投诉欺诈商家: 010-83417888-9185
  • 北京
  • 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