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
    编辑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细数主板"鸡肋"功能

      [  中关村在线 原创  ]   作者:
    收藏文章 分页阅读 暂无评论
    返回分页阅读本文导航

    1"鸡肋"应不应该抛弃是个艰难的抉择

        在我们的电脑机箱里面,如果要评选出什么硬件最“不务正业”,估计非主板莫属。与其他硬件各司其职不同,主板可以说承担了平台的许多功能。在厂商越来越重视主板功能性的今天,我们看到主板正在变成一个越来越多功能化的整合型硬件产品。

        从集成简单的网卡和声卡,再到各种高端接口,甚至是无线网络的连接,又或是一些特殊的软件。主板的功能越来越丰富,但是随着功能的增加和改进,我们又看到了新的问题,那就是主板上那么丰富的功能我们是否有用。这些功能到底是厂商的一厢情愿,还是真正能够真正能够满足我们的需求?我们需要画一个大大的问号。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细数主板“鸡肋”功能

        我们将实际没有用处但是又不舍得抛弃的实物称为“鸡肋”。我们主板上的一些功能或许就如鸡肋一般,这其中有的是从老产品中传承下来的功能,有些则是厂商为了创新而加上去的特色功能。这些功能或已经被我们所遗忘,或尚未被我们所熟知。无论是哪种情况,最终的结果都是这些功能没有被用户充分地利用。

    用之厌恶弃之可惜 细数主板“鸡肋”功能
    鸡肋往往令人头疼(图片来自于百度百科)

        笔者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来聊一聊主板上这些称作为“鸡肋”的功能,其目的首先是想让大家了解一下这些功能的实际用途,其次也是希望正求大家的意见,看一看这些功能是否真的鸡肋,或者说放在主板上是否还有意义。

    2廉颇老矣的LPT接口和COM接口

        那么我们就先从主板的外部开始说起,首先我们来看看接口部分。可以说在今年主板的发展中,接口的变化是最显而易见。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在接口的规格和性能上,同时还能够反映出接口的更替以及淘汰。当年可能还叱咤风云的接口,如今或许已经成为过去时。或许只有一些主板产品中,我们仍然能够看到厂商对于老接口的不懈坚持。

    细数主板上的“鸡肋”功能
    许多主板仍然保留了传统的COM接口以及LPT接口

        在如今的主板接口中,USB接口大有统一天下的架势。无论是在规格、性能还是外设的普及率上,目前没有什么接口能够和USB接口相媲美。USB接口受人追捧的同时,也让不少经典的接口黯然失色。其中就有LPT接口以及COM接口。

    细数主板上的“鸡肋”功能
    使用COM接口的鼠标(图片来自于中关村在线论坛)

        在USB接口仍未兴起的时代,我们的电脑使用的鼠标、手柄等设备多数均采用COM接口。这个与VGA视频输出接口有着几分相似的接口,曾经也有着非常庞大的用户群。但是随着USB接口以及PS/2接口的兴起,在功能和性能上均落后的COM便失去了大家的青睐。

        与COM接口命运相同,LPT接口也很快地被USB抢占了市场,这个当年打印机的御用接口在如今看来就显得有些笨拙。无论是LPT还是COM口,它们不支持热插拔、传输带宽小等缺点在USB接口面前暴露无遗,最后渐渐地被玩家所遗忘。

    细数主板上的“鸡肋”功能
    LPT和COM接口纷纷向USB接口转移

        目前,我们在一些入门主板上仍然能够看到COM接口以及LPT接口的身影。这些接口不仅会占用背部接口很大的空间,同时的确现在会使用这些接口的用户少之又少。的确现在许多单片机开发板仍然在使用COM接口,不过或许厂商在设计主板的时候可以更加灵活一些。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细数主板“鸡肋”功能
    把这些鸡肋的接口做成插针形式是个折中的方案

        比如一些厂商就将原本的LPT接口做成了插针的形式。这样的做法不仅体积减小很多,同时又能够满足一些特殊需求。需要这个接口的用户,只需要在购买一个转接线,就能够使用这些老式的接口。可谓是一举两得。

    3处境尴尬的机箱入侵检测功能

        说完了这两种接口,我们再把目光放到主板的插针上。主板有着各式各样的插针,比如机箱前面板插针、各种接口的扩展插针、甚至是清除CMOS信息插针(跳线),这些都是我们经常使用的插针,至少是听说过。但是还有一个非常常见的插针,我们却很少用到,那就是机箱入侵检测插针。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细数主板“鸡肋”功能
    主板上低调的机箱入侵检测插针

        相比于其他的插针,机箱入侵检测插针可以说实在是太低调了,低调的甚至不曾让用户注意到。这个并不是一个新兴的功能,也不是专属于某一个厂商的特色功能。我们或许有的时候能够在BIOS信息里见到相应的选项,但是从来没有意识到这个功能的作用。

        这个功能当初的设计思路还是很好的,就是使用一个感应器与主板的机箱入侵检测插针连接,在打开机箱内部的时候,感应器检测到机箱内部环境的变化,便会报警。看上去这个功能在网吧或者是公共场所中非常实用,不过事实上就是这个功能被机箱的物理锁所代替。

    细数主板上的“鸡肋”功能
    比起机箱入侵检测,物理的机箱锁好像更靠谱

        笔者不知道大家是否使用这个功能,反正自己是不会去使用的。并且有的时候,这个功能还会让你的电脑出现一些莫名其妙的问题。所以估计即使是使用这个功能的朋友,估计也对它没有太多的好感。

    4费力不讨好的mSATA插槽

        前面两个主板的功能对于大家来说可能呢有点太不常见。但是要是说起mSATA插槽,估计大家就不会陌生了。作为今年主打的一种借口,我们看到了一些厂商的疯狂追捧,同时也看到了不少厂商不屑一顾。在SSD快速成长的背景下,mSATA插槽被迅速推到了风口浪尖上。

    细数主板上的“鸡肋”功能
    mSATA有人喜爱有人恨

        说起mSATA插槽,估计还要提一下Intel的SRT技术。该技术允许SSD作为高速缓存,从而提高整机的磁盘性能,mSATA接口的SSD就非常适合搭配这项技术使用。主板是否拥有mSATA插槽就可以反映出厂商对于这项技术是否重视。反观用户这边,这个陌生的插槽是否真的收到青睐了呢?

    细数主板上的“鸡肋”功能
    宽敞的机箱内部不缺乏硬盘位

        笔者认为答案应该是否定的。我们在以前都是在笔记本电脑中看到mSATA插槽,由于笔记本电脑内部空间有限,mSATA是一个很好的能够有效扩展磁盘空间的产物。而在台式机产品中,或许对于ITX主板来说,mSATA插槽还是有一定的作用的。但是在体积庞大的ATX板型平台上,空间相对比较富裕,机箱允许用户安装多块硬盘,所以以体积小巧的mSATA的优势消失殆尽。

    细数主板上的“鸡肋”功能
    mSATA接口的SSD价格没有优势(报价来自于京东商城)

        除此之外,mSATA接口的SSD在价格上与标准SSD没有明显优势,不过相比于传统SSD适用范围更小,这也是mSATA接口SSD的一大弱点。总而言之,如今购买SSD的用户并不在少数,但是为自己的台式机购买mSATA接口的SSD,估计人数就少之又少了。


    【总结】:

        除了笔者前面提到的主板的三种“鸡肋”功能,其实还有很多大家不曾使用的功能,笔者没有提及。比如IEEE1394、红外线插针,PCI插槽等等。这些功能的共同点就是,一般人用不上,但是如果厂商抛弃了这些功能又会遭到少数用户的抱怨。这种纠结的状况对于厂商来说也是非常头疼。

        所以,我们在市面上看到了有的主板仍然配备着老式接口,这也算是厂商对于特殊用户的考虑。不过在主流主板产品,笔者认为或许厂商可以再大胆一些,将主流用户用不到的“鸡肋”功能抛弃,或许在降低一定的生产成本的同时还可以受到用户的喜爱。作为一个终端用户的您,是否还在使用这些“鸡肋”功能呢?

    主板的功能越来越丰富,但如此丰富的功能对我们来说是否有用呢?本文作者为读者朋友举例介绍了主板上的部分“鸡肋”功能,值得参考。

    返回分页阅读本文导航
    不喜欢(0) 点个赞(0)

    推荐经销商

    投诉欺诈商家: 010-83417888-9185
    • 北京
    • 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