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
    资深编辑

    80后的记忆 从windows变迁看硬件发展

      [  中关村在线 原创  ]   作者:
    收藏文章 分页阅读 暂无评论
    返回分页阅读本文导航
    产品:P8H61-M LE 华硕 主板

    1那一年这一年 Windows已经27岁了

    那一年,计算机没有互动界面;CPU停留在集成电路时代;

    那一年,Windows进入计算机图形时代,有限功能仅算是DOS功能扩展;

    那一年,Windows2.0实现叠加窗口,计算机硬件突破640KB基本内存;

    那一年,Windows3.0首次提供中文版支持,计算机开始被国人所了解;

    那一年,蓝天白云开启计算机彩色时代,我们习惯点击这里“开始”;

    那一年,Windows98快速成长,成就一代最经典操作系统;

    那一年,WindowsXP正式发布,计算机硬件,游戏进入高速发展时代;

    这一年,计算机入门标配4G内存,桌面级处理器进入8核时代;

    这一年,游戏成计算机主角,7成用户为游戏选择装机;

    这一年,Windows8正式发布,全面人机互动界面,开启计算机智能新时代。

    80后的记忆 从windows变迁看硬件发展

    那一年&这一年 Windows已经27岁了

      昨日凌晨,微软正式发布了最新的Windows 8 Consumer Preview(WCP,版本号8250),即消费者预览版。当我们已经习惯了用“开始”开启新一天的时候,我们是否怀念起我们的老朋友,又是在意的它的过去和未来?

    历经20余载 从windows变迁看硬件发展
    1978年的微软团队,你能找到盖茨吗?他当时仅25岁(你的25岁在干吗?)

      时间追溯到1985年,Windows1.0以“应用软件”的身份进入图形界面。而今天,Windows已经27岁了,当年那个风光的小伙,也已经成为了盖茨大叔。27年过去了,微软凭借Windows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软件公司,比尔盖茨也因此被无数青年所膜拜。昨天,微软发布Windosw8消费者预览版,并首次支持了ARM平台,进军平板和手机操作系统市场。27年间,Windows改变了什么?计算机硬件也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让我们一同回顾。

    产品:GA-Z68P-DS3 技嘉 主板

    2Windows仅算应用 微软还是小弟弟

    1985年:DOS仍是主流,Windows只能算是应用

      1985年11月,微软公司发布了Windows 1.0系统,与其说是系统,到不是说是一款应用软件,因为它只是对MS-DOS系统的功能进行了扩展。可以支持有限的多任务处理能力,并支持鼠标操作。当时微软推出这个系统的时候,比苹果使用图形用户界面的Mac机发布时间晚了将近两年。加上功能上并不是很强,所以市场上对于Windows 1.0的评价并不是很高。当时,这套系统售价为100美元。

    80后的记忆 从windows变迁看硬件发展
    Windows 1.0还只能算是DOS的应用程序

      Windows 1.0系统并不是第一款图形界面操作系统。早在1973年4月,第一个可操作的Alto电脑在Xerox PARC完成。Alto是第一个把计算机所有元素结合到一起的图形界面操作系统。而在1983年,Apple推出了Lisa OS,这里的OS是Office System的缩写。1984年,Mac OS System 1.0 (released in 1984)发布,Mac OS System 1.0是第一个划时代的图形界面,因为它其中的很多技术到今天还在使用。比如,基于窗口用图标的UI,窗口可以被鼠标移动,可以使用鼠标拖动文件和目录以完成文件的copy和move。

    80后的记忆 从windows变迁看硬件发展
    Windows 1.0界面

      在那个时代,微软还只能算行业的“小弟弟”,而那时微软仍凭借Windows,在图形用户界面大潮中占据了一席之地,Windows 1.0 是其第一款基于 GUI 的操作系统 。使用了 32×32 像素的图标以及彩色图形,其最有趣的功能是模拟时钟动画图标。

    1985年的计算机硬件:

      从1983年开始,32位微型计算机开始发展,微处理器相继推出了80386,80486。也就是我们常听到的386,486机型。80386没有完善和强大的浮点运算单元,但配上80387协处理器,80386就可以顺利完成AutoCAD等需要大量浮点运算的任务,从而顺利进入了主流的商用电脑市场。

    80后的记忆 从windows变迁看硬件发展
    英特尔80386微处理器

      80386划时代的意义在于,特尔为80386设计了高速缓存(Cache),采取预读内存的方法来缓解这个速度瓶颈。本来最初的设计,80386将内置L1 Cache,但由于工艺、成本、工期等等方面的限制,80386最后并没有内置L1 Cache,而是将专门开发的L1 Cache芯片放置在CPU之外的主板上,但从此以后,Cache就和CPU成为了如影随形的东西。

    属于80后的记忆:

      编辑87年出生,对于Windows 1.0不可能有一点记忆。不过在85年,计算机绝对算是个稀罕物件,除了党政机关,那只有那些高干子弟和一些在改革中“开放”出来的先驱所拥有。买台电脑?绝不比如今买套房“困难”。

    产品:A55-G45 微星 主板

    3Windows 2.0突破640KB内存限制

    1987年:Windows 2.0,可叠加窗口,突破640KB基本内存

      1987年12月9日,Windows 2.0发布,售价同样为200美元。这套系统的最大进步是将苹果Mac机用户的图形界面中一些关键功能引入到Windows当中。这利益于Windows1.0发布之后,微软与苹果签署的授权协议。

    80后的记忆 从windows变迁看硬件发展
    Windows 2.0支持386增强模式突破了640KB基础内存的局限

      在Windows2.0系统中,已经可以完全支持图标和重叠式窗口。另外,Windows2.0还得到了很多应用软件的支持,比如我们今天非常熟悉的WordExcel等。Windows 2.0分为386和286两个版本,前者意义重大,因为它支持当年初期发布的386增强模式,此模式能在扩充内存里同步运行多重MS-DOS程序,突破了640KB基础内存的局限。这是Windows历史上的一大突破。

    80后的记忆 从windows变迁看硬件发展
    Windows 2.0界面

      Windows发布2年后的微软在同行业中依旧算不上强大,1988年IBM和Microsoft一起开发的OS/2 版本1.x。但是1991年两个公司分道扬镳,微软做自己的windows去了,而IBM继续OS/2的开 发,这个操作系统的GUI又被叫作"Presentation Manager",或许正是这次不成功的“合作”,成就了今天的微软。(IBM当时是当之无愧的行业大哥啊)

    1987-1989年的计算机硬件:

      80时代,计算机的硬件发展并没有如今这样“快”。1987年,计算机仍停留在80386,80486时代。作为当时最先进的平台,80486 CPU内部集成了一个数据/指令混合型cache称为高速缓冲存储器管理部件CU(cache unit)。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CPU都能在片内cache中存取数据和指令,减少了CPU的访问时间。在与80486 DX配套的主板设计中,采用128KB~256KB的大容量二级cache来提高cache的命中率,片内cache(L1 cache)与片外cache(L2 cache)合起来的命中率可达98%。CPU片内总线宽度高达128位,总线接口部件将以一次16个字节的方式在cache和内存之间传输数据,大大提高了数据处理速度。

    80后的记忆 从windows变迁看硬件发展
    Intel 486处理器

      而事实上,25MHz i486于1989年4月问世,其次33MHz的版本在1990年5月出现,然后50MHz在1991年6月出现。想想如今动辄3G,8核心的桌面级平台,哪怕是如今的手机处理器都已经即将进入4核时代。20年间,计算机已经发生了不可预计的变化,这种变化已经难以用“翻天覆地”等词语形容。

      1987年,中国计算机刚刚进入起步阶段,深圳和东莞成为中国计算机产业环境最浓、配套最完善的地区。到1987年底,深圳已拥有爱华电子、华明、长城、赛格计算机等10余家生产经营微机的企业,产品包括0520、0530、紫金、中华学习机等,年产能力达5.5万台。1987年长城南迁至深圳的。在随后2年里,它率先推出了第一台国产286和386微机,成为中国计算机产业的明星。

    属于80后的记忆:

      同样是无法回忆的一年,那个时候我才2岁。现在想想印象最深的只有费翔的《冬天里的一把火》和动画片《一休》。不过在上小学后,还总是听家里人说起386和486,即使到了90年代出,一台486电脑仍要万元以上。

    产品:H61M/U3S3 华擎 主板

    4Windows推中文版 奔腾大行其道

     1990年:Windows 3.0提供中文版支持

      1990年5月22日,Windows 3.0正式发布,它在交互界面方面有了很多改善,它不但拥有全新外观,其保护和增强模式还能更有效地利用内存,越来越多的软件开发商愿意为Windows系统编辑软件。这让微软第一次有能力与苹果Mac机正面交锋。对于这个系统,市场反响非常之好,两年内销售量达到了1000万套。

    80后的记忆 从windows变迁看硬件发展
    Windows 3.2推出中文版

      Windows 引入了TrueType 字体,第一次使 Windows 成为可以用于印刷的系统。整个界面有非常大的改善,Windows 3.0 中,只能通过 Adobe 字体管理器(ATM)实现该功能。该版本同时包含一个叫做 Hotdog Stand 的配色主题。

    80后的记忆 从windows变迁看硬件发展
    Windows 3.0界面

      在Windows3.0发布之后,微软趁热打铁,继而发行了Windows3.0多语言版,为部分非英语系国家提供了方便(但并不包括中文系统);发布Windows3.1x系统,全面运行多媒体和网络功能,界面也进行了美化,支持TrueType字体。1994年,Windows 3.2的中文版本发布,相信国内很多Windows资深用户都是这个时候开始接触Windows的。

    1990-1995年的计算机硬件:

      1990年,计算机处理器仍停留在i386时代。随着80486大获成功,Intel在1993年推出了全新一代的高性能处理器——Pentium。由于市场竞争越来越趋向于激烈化,Intel觉得不能再让AMD和其他公司用同样的名字来抢自己的饭碗了,于是提出了商标注册,由于在美国的法律里是不允许用阿拉伯数字注册的,于是Intel玩了个花样,用拉丁文去注册商标。Intel公司还替它起了一个相当好听的中文名字——奔腾。

    80后的记忆 从windows变迁看硬件发展
    英特尔奔腾处理器

      值得一提的是,1990年四个平均年龄30岁左右的年轻工程师,筹资1000万元新台币成立了一家公司。二十年后,这家公司成为全球知名的国际大企业,这家公司的名字叫华硕。 1990年,计算机处于高度垄断的行业(其实现在看,计算机行业也是被几家大型芯片厂商所垄断),在当时,主板的设计必须依照Intel的公版,芯片的采购则需要找处于垄断地位的芯片制造商。没有谁敢于向这种技术垄断挑战,也就没有人把华硕的想法当回事,更没有人会去请他们来做研发和设计。不甘受挫的四个创始人单凭书面资料,在Intel未提供任何技术支持,也没有486处理器实物的情况之下,竟然开发出了一块486主板。

      虽然目前华硕已经取得了最耀眼的成绩,不过早在1986年,微星,技嘉,映泰三家主板品牌就已经创立。而在不断洗牌中,形成了今天的主板市场格局。

    属于80后的记忆:

      想想1990年我在干吗?貌似也刚刚会打酱油吧,没事和小伙伴玩玩弹球,拍拍洋画。甭说是计算机了,游戏机都很少接触(想想现在的小孩,还真是幸福啊)。1990年,华硕刚刚建立,如今已经是行业一哥。而20年后的我,也该娶妻生子了,不能不说岁月蹉跎啊。

    产品:TA55MU3 映泰 主板

    5从Windows95我们学会了开始

    Windows 95:蓝天+白云,点击这里开始

      1995年8月24日,微软公司发布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操作系统Windows 95。Windows 95的出现,颠覆了PC机的使用习惯。不需要在黑屏下敲字,不需要记忆繁琐的命令符,所有的一些,只要用鼠标点击状态条的“开始”按键即可,这一标志性设计一直延续到了今天的Windows 8系统之中。

    80后的记忆 从windows变迁看硬件发展
    Windows 95是80后最早接触的操作系统

      Windows 95的发布意味着电脑平民化的到来,也为PC厂商打开了一条宽阔大道。在Windows 95系统中,内置了IE浏览器,用户可以直接上网。或者在1995年的时候,我们并不知道上网是怎样一种感觉,但Windows 95早已经为我们预留了快捷通道。

    80后的记忆 从windows变迁看硬件发展
    图形化界面更加完善,从这里我们学会了“开始”

      开始进入系统后的蓝天+白云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Windows 95系统也有着让我们不爽的一面,由于它的一部分代码运行在32位模式下,另一部分则在16位下,系统经常需要在两种模式下切换,这就造成了系统运行的不稳定。但瑕不掩瑜,在今天看来,Windows 95无可厚非地是微软,乃至IT业界发展的一块里程碑。也凭借于此,微软迈出了成长历程中的最大一部,从此走上了帝国之路。

    1995-1996年的计算机硬件:

      1995-1996年间,Pentium依旧是桌面级市场的主导产品。1997年1月,Intel公司推出了Pentium MMX芯片,它在X86指令集的基础上加入了57条多媒体指令。这些指令专门用来处理视频、音频和图象数据,使CPU在多媒体操作上具有更强大的处理能力,Pentium MMX还使用了许多新技术。

    80后的记忆 从windows变迁看硬件发展
    同期,联想品牌快速崛起,"1+1"至今难忘

       1996年,一个国产品牌快速崛起,这就是联想。1996年,历史的机遇再一次到来。Intel开始重视它在中国的大客户,并给予联想和长城以及时供货和技术支持。联想抓住机会,乘奔腾电脑推出之际开打价格战,从而首次战胜康柏和IBM,占据了中国PC市场份额的头名。

      在这段时期,台商陆续抢滩长三角,微星、技嘉、广达、英业达,仁宝、纬创,华硕、明基等纷至沓来,在上海及江浙一带建立了一座又一座工厂。长三角逐渐成长为继珠三角之后的又一个PC制造基地。

    80后的记忆:

      Windows95已经是80后们最早接触的电脑系统,记得当时还需要在DOS下敲击命令才能正常进入系统。那个时候学校机房必须穿戴脚套才能允许进入。而当时软盘还是最主要的移动存储介质,记得当时上课,老师首先教的就是格式化软盘,记住灯亮着不能退盘啊!

    产品:战斧C.A970 X5 V14 七彩虹 主板

    6盖茨也无法避免Windows 98蓝屏

    Windows 98:经典难忘的操作系统

      基于Windows 95系统的成功,微软公司在1998年6月25日发布了Windows 98。这是首次为普通消费者设计的Windows版本,因此有着“工作最好,游戏最好”操作系统的口碑。界面方面,它与Windows 95差别并不是很大,但稳定性有了明显提高,对于多媒体的支持得到进一步加强。特别是次年发布的Windows 98SE版本,更是在DIY市场成为装机的首选。不过Windows 98也有它的痛,那就是“蓝屏”,这连比尔•盖茨做演示的时候也不能幸免。

    80后的记忆 从windows变迁看硬件发展
    Windows 98SE版本,更是在DIY市场成为装机的首选

    80后的记忆 从windows变迁看硬件发展
    1998年COMDEX/Spring主题演讲,盖茨演示Windows 98亮点时系统蓝屏死机

    1995-1997年的计算机硬件:

      1995年-1997年,计算机硬件依旧是奔腾的天下。到1997年5月7日,英特尔发布Pentium II 233MHz、Pentium II 266MHz、Pentium II 300MHz三款PII处理器才正式发布,采用了0.35微米工艺技术,核心提升到750万个晶体管组成。随后的1年终,Intel 先后发布了Pentium II 200MHz处理器,Pentium II 333MHz处理器,Pentium II 350MHz、Pentium II 400MHz和第一款Celeron 266MHz处理器。

    80后的记忆 从windows变迁看硬件发展
    英特尔Pentium II处理器

    80后的记忆 从windows变迁看硬件发展
    赛扬300A开启了DIY的性能时代

      英特尔Pentium II处理器在此时迎来了自己最为强硬的对手,即以AMD的K6-2为核心的Socket 7平台,而在英特尔Pentium II处理器的时代,英特尔方面最出彩的却是Mendocino核心的赛扬300A、333、366这样的经典处理器

    80后的记忆:

      2001年,我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电脑,那个时候我使用最多的还是Windows 98,初学电脑还背着一大包光盘,到处给“兄弟们”装系统,装驱动,那个时候装驱动可是一门技术活。

    产品:F1A75-V EVO 华硕 主板

    7软硬双双升级 超频王代代相传

    Windows ME:千禧年的一个玩笑

      2000年9月14日,新一代Windows操作系统Windows Millennium Edition(简称Windows ME)发布。这是一款完全面向于家庭用户的系统,具有高彩系统图标,更多的游戏和支持更多文件类型及变换皮肤的新媒体播放器。它的最重要修改则是系统不再包括真实模式的MS-DOS,并且引进了“系统还原”日志和还原系统。

    80后的记忆 从windows变迁看硬件发展
    Windows ME被用户戏称Mistake Edition

      Windows ME的开关机速度非常快,但不稳定成为它的“阿克琉斯之踵”,甚至被用户戏称Windows Me意为“(Mistake Edition(错误版本)”。在今天看来,这就算是千禧年的一个玩笑吧。但有一点不得不提,在Windows ME下使用闪盘或移动硬盘,系统可以自动识别,不用再安装驱动程序,真正实现了“即插即用”。

    1999-2001年的计算机硬件:

      1999年2月26日,英特尔发布Pentium III 450MHz、Pentium III 500MHz处理器,这两款处理器采用了0.25微米工艺技术,核心由950万个晶体管组成。奔腾3的传奇历程也就这样开始了。Pentium III共拥有Katmai Slot 1 、Coppermine Slot 1以及Coppermine Socket 370等三种不同的系列。到后期,英特尔放弃插卡式界面而又回归到插槽界面(Socket 370)。socket370封装开始推出的时候,有一部分消费者舍弃了slot1平台而选择了新的处理器。而后期图拉丁架构处赛扬处理器,则凭借着出色的性能,再次继任超频王美誉。

    80后的记忆 从windows变迁看硬件发展
    技嘉 GA-BX2000+

    80后的记忆 从windows变迁看硬件发展
    370转SLOT1转接卡

       随着赛扬300A,超频在2000年以后开始被玩家所崇拜。技嘉 GA-BX2000+,搭配奔腾2,早期奔腾3,赛扬2处理器后超频能力强大,稳定性也很好,是世纪之交发烧玩家追捧的对象,更新BIOS后甚至可以使用叱咤一时的图拉丁CPU。

      在1999-2001年,独立显卡开始普及,从最早的Voodoo,再到NVIDIA TNT系列,独显,游戏(三角洲部队,红色警戒),超频,快速的被国内计算机爱好者所了解。

    属于80后的记忆:

      在Windows XP没有大行其道之前,Windows Me凭借着开机快,优盘免驱等优势,吸引过我使用,不过随着Windows XP发布,Windows Me快速被取代。对于很多用户,都是直接从Windows98升级至XP的,Windows Me仅仅算是小插曲。

    产品:AA55MX-Q7 磐正 主板

    8WinXP性能稳定 PC进入多核时代

    Windows XP:最长寿、最耐用的操作系统

      2001年10月25日,Windows XP操作系统发布,这是微软历史上最成功的一个操作系统。直到11年多以后的今天,还有很多用户在使用它。Windows XP是微软续Windows 95/98之后的又一重大里程碑。在易用性和稳定性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与此同时多媒体功能和网络支持都得到进一步加强。

    80后的记忆 从windows变迁看硬件发展
    Windows XP:最长寿、最耐用的操作系统

      由于微软把很多以前是由第三方提供的软件整合到操作系统中,XP受到了猛烈的批评。这些软件包括防火墙、媒体播放器(Windows Media Player),即时通讯软件(Windows Messenger),以及它与Microsoft Pasport网络服务的紧密结合,这都被很多计算机专家认为是安全风险以及对个人隐私的潜在威胁。尽管如此,大家还是对这个系统给予了高度认可。

    2001-2006年的计算机硬件:

      2001-2006年是计算机硬件快速发展的。在这段时间里,Intel推出了颇具争议的奔腾4(Pentium 4,或简称奔4或P4)处理器。当时英特尔的广告已经铺天盖地,被人们所熟知的“灯!等灯等灯!”也成为英特尔处理器的标志性声音。

    80后的记忆 从windows变迁看硬件发展
    巴顿核芯速龙XP 2500+,2003年最热门的处理器

      AMD推出了K8架构的Athlon 64,它把原本集成在北桥中的内存控制器集成在处理器内部,极大提升了内存效率。比较之下,Intel在经历了Prescott性能低下、功耗奇高、竞争对手空前成功的不利形式之后,把原本用于移动平台的P6架构重新用起来。

      2001年10月Athlon XP(Palomino)发布,XP是eXtreme Performance的缩写,也刚好能借助微软即将发布的Windows XP系统之际宣传,事实上这样的效果非常成功。Athlon XP相比Athlon主要加入了SSE指令支持,并引入PR值来命名自己的产品型号。

      2002年,在Intel第二代130nm的Pentium 4(Northwood)和“赛扬4”的打压之下,AMD粉丝们都等待130nm的Athlon XP(Thoroghbred),希望它能力挽狂澜。虽然粉丝们等来的不是王者归来,但却是高性价比的Athlon XP。

    80后的记忆 从windows变迁看硬件发展
    奔腾D系列开启双核时代

      2003年初,AMD继续升级Athlon XP,代号为Barton,其卓越的超频表现,让众多玩家至今难忘。最超值的型号就是老一辈DIY用户再熟悉不过的Athlon XP 2500+。

      2005年,AMD推出Athlon X2,桌面级计算机进入双核时代。Pentium D综合性能、功耗均完败于Athlon 64 X2,真双核,让AMD进入鼎盛时期。NVIDIA nForce 550主板,让那个时期的玩家至今难忘。

    属于80后的记忆:

      2001-2006年,计算机行业可以说的硬件实在是太多了。处理器进入双核时代,AMD出色的性价比而受到高性价比用户追捧。而在这一年间,显卡产品惊天变革,家用装机内容容量突破G时代,NVIDIA进军主板领域(后又被挤了出来)。在这几年里,主板行业经过重新洗牌,华擎主板以“平民”天使形象快速崛起,映泰T系列凭借出色超频而备受玩家青睐。主板厂商的耕耘也终究行程了,华硕,技嘉,微星,华擎,映泰,主板行业五强格局。

    产品:SY-A75+节能版 梅捷 主板

    9Vista命运多舛 i7爱妻独霸高端市场

    Windows Vista:硬件杀手有点冷

      Windows Vista于2007年1月30日正式发行。它距离上一版本Windows XP已有超过五年的时间,这是Windows版本历史上间隔时间最久的一次发布。虽然间隔了很久,但大家对这位新朋友的并不十分友善。虽然Windows Vista有着华丽丽的外表,但由于相应硬件、软件厂商没有及时发布升级产品,导致Vista存在大量硬件、软件兼容性问题。

    80后的记忆 从windows变迁看硬件发展
    Windows Vista华丽丽的外表

      虽然微软公司及时发布了补丁程序但还是未能挽回人们对于Windows Vista的印象。相信今天的电脑里,正在使用Windows Vista的并不多见。但不可否认,Windows Vista包含了上百种新功能,而且使用p2p技术提升了计算机系统在家庭网络中的示通信能力。为接下来的Windows 7系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007-2009年的计算机硬件:

      2007年开始,随着AMD逐渐表现疲软,Intel再次掌握了计算机硬件发展的节奏。英特尔就制定了一套“钟摆计划”(Tick-Tock战略)。Tick-Tock就是时钟的“嘀嗒”的意思,一个嘀嗒代表着一秒,而在Intel的处理器发展战略上,每一个嘀嗒代表着2年一次的工艺制程进步。

    见“微”知著 微处理器四十年回顾
    英特尔的“Tick-Tock”发展模式示意图

      虽然在这段时间上,AMD并没有表现出前期足够耀眼的光芒,但AMD平台凭借着足够出色的性价比优势依旧受到了用户的追捧。其中速龙II X4 630,首次将四核装机带入平民时代,而速龙II X2 5000则凭借着超频优势,在2009年的DIY市场刮起一阵血雨腥风。

    80后的记忆 从windows变迁看硬件发展
    借助开核速龙II X2 5000热度飙升

      与此同时,AMD逐步完成ATi平台整合,先后推出了Radeon HD2000-HD5000系列显卡,提升平台营收。微星785GM-E45,映泰Tpower I45则在这段时间给用户留下了最为深刻的印象。

    属于80后的记忆:

      Windows Vista超炫的界面吸引了用户为之倾心,然而对硬件的“苛刻”要求,最终迫使很多用户重新选择Windows XP。至少2008年笔者买的笔记本回来就将操作系统格了,换装了Windows XP。而在硬件领域,AMD平台开始走下坡路,Intel 酷睿i系列销售火爆,“爱妻”(i7)久负盛名。

    产品:MS-A75MU3 Pro 铭瑄 主板

    10Windows 7真 就不一样

    Windows 7:真,就不一样

      2009年10月22日,微软发布了Windows 7操作系统。与我们所期待的一样,这套系统没有让我们失望,而且有些喜出望外。具体关于Windows 7系统的东西,在这里就不再多说了。最后想要说的是,使用Windows 7就要使用正版,因为“真,就不一样!”。

    80后的记忆 从windows变迁看硬件发展
    Windows7 没有让用户失望

    2009年至今的计算机硬件:

      2009年至今,计算机硬件进入了高度整合阶段。2009年9月6号Intel进一步推出了LGA 1156接口产品,在原本LGA 1366接口集成内存控制器的基础上,进一步把北桥功能集成进处理器,使得主板上只剩下一颗南桥芯片。Intel进一步推出了集成图形核心的Clarckdale Core i3处理器,Clarckdale核心开始内置图形单元。

    80后的记忆 从windows变迁看硬件发展
    计算机硬件进入“融合”时代

      当然Clarckdale 处理器只是初步试水。进入2010年,Intel发布Sandy Bridge平台。核芯显卡成为了Intel桌面级处理器的标准配置,Z68主板的发布更是直接宣布“独立(无视频输出)”主板的死亡。

      而在AMD平台方面,AMD在历次马甲之后,推出了FM1 Llano APU平台。Llano APU最大的优势在于其整合了Radeon HD6000系列图形单元,全面支持DirectX11和UVD3.0技术,为用户提供更为出色的图形性能支持,将整合平台的性能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400元一下独立显卡开始受到“独显核心”威胁。

    属于80后的记忆:

      随着处理器集成化越高,我们发现主板上的芯片越来越少。这就有意思的发现,现在的主板都显得“空”,过了堆料时代,主板厂商该怎么来提升产品卖点?值得思考。

    产品:A55V 翔升 主板

    11Win8正式发布 人机交互达到新高度

    Windows 8:人机交互达到新高度

      Windows7良好的口碑,为Window8的发布奠定了良好基础。Windows提供了全新的沉浸式Metro用户界面,最直观最重大的变化应当就是这个全新的开始屏幕了,它将大大优化用户的平板机体验。这个界面非常类似Windows Phone的界面,各类应用都以Title贴片的形式出现,方便触摸操作。

      Windows 8问世时IE也会发布一个全新的版本,那就是IE10。IE10是微软全新“沉浸式”(immersive)重中之重,为Windows 8开始屏幕提供HTML5网络应用的显示与交互。IE10将支持更多Web标准,完全针对触摸操作进行优化并且支持硬件加速。

      Windows 8资源管理器采用Ribbon界面,保留了之前的资源管理器的的功能和丰富性,将最常用的命令放到资源管理器用户界面的最突出位置,让用户更轻松地找到并使用这些功能。(消费者预览版取消了这个功能)

    Windows Consumer Preview
    Windows 8消费者预览版

      Windows8 资源管理器支持用户直接加载ISO和VHD(Virtual Hard Disk)文件,用户只需选中一个ISO文件并点击"Mount(装载)"按钮,Windows 8就会即时创建一个虚拟驱动器并加载ISO镜像,给予用户访问其中文件的权限。当访问完毕点击"Eject(弹出)"后,虚拟驱动器也会自动消失。

    Windows Consumer Preview
    Xbox Live:喜欢玩游戏的朋友眼熟不?

      Windows 8还加入了一些新的元素,那就是Xbox Live。这个娱乐平台之前已经覆盖到Xbox360以及Windows Phone 7,而这次加入到Windows 8中,也不难看出微软已经打算让Xbox Live完全替代前辈Zune的地位了。

    未来硬件发展:

      微软为大家带来的关于Windows 8的第一个消息就是,它支持ARM架构。而随着2个版本Windows 8的发布,我们也确实看到了Windows8可以流畅的运行于手机,平板等ARM设备上。Windows 8支持ARM架构,标着微软进军移动市场,但由于ARM仍不具有大量的浮点计算能力,因此计算机仍是目前,乃至未来高性能计算的中心。

    ●计算机进入高度整合状态

      无论是Intel还是AMD这两年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融合”,Intel首先将北桥部分和图形单元全部整合到处理器内部。AMD则借助图形研发实力,在APU上发力,2012年将凭借FM2平台APU再次见证整合奇迹。

    整合平台新时代来临 梅捷APU主板首测
    处理器芯片整合进程依旧在前行

    ●厂商将为用户提供定制级产品

      处理器的功能整合,简化了主板的设计难度,同时弱化了主板的超频能力。在这种情况下,主板厂商如何避免同质化,为用户提供更为出色的产品?这就需要厂商为用户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产品。无论是华硕ROG,TUF;还是技嘉的G1.Killer和OC系列产品,定制级的产品,将是未来吸引用户选择产品时的关键。

    DIY十年感慨:性能和堆料后还有什么? DIY十年感慨:性能和堆料后还有什么?
    厂商将为用户提供定制级产品

    ●高性能仍是用户购买计算机的主要原因

      有人说,现在的学生装机市场正被笔记本电脑抢占。这话我并不否认,毕竟笔记本电脑出色的便携性,方便学生携带电脑往返于宿舍,教学楼之间。同时笔记本电脑良好的性能以及价格优势也是吸引学生用户的重要。但DIY装机依旧拥有着低价格,高性能等诸多优势,也正是这些优势令DIY依旧受到消费者追捧。

    性能仍是主导 七成用户为游戏选择装机
    游戏仍是用户购买电脑的主要原因

      在《明码标价不坑爹,2012春季开学攒机攻略》中,我们发起了一项名为“2012年你想装一台什么用途的电脑”的调查,在被调查的1495名网友中有72%选择了“玩游戏用的”。凭借着更为出色的性能和更为宽大的显示器,游戏将是DIY装机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更加具有个性,性能更加出色的电脑也势必在未来更能吸引消费者的青睐。

      游戏所代表的是计算机高性能的优势,而在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未来。计算机的会凭借着这种性能上无法被取代的优势,计算机乃至DIY都将继续发展。

    ☆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相关版权有所有者所有

    12产品参数对比

    华硕P8H61-M LE和技嘉GA-Z68P-DS3和微星A55-G45和华擎H61M/U3S3和映泰TA55MU3和七彩虹战斧C.A970 X5 V14和华硕F1A75-V EVO和磐正AA55MX-Q7和梅捷SY-A75+节能版和铭瑄 MS-A75MU3 Pro有什么区别

    返回分页阅读本文导航
    不喜欢(0) 点个赞(0)

    推荐经销商

    投诉欺诈商家: 010-83417888-9185
    • 北京
    • 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