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Y消费误区之五:供电相数决定性能高低
多相供电之争,源于P35/P45时期部分主板厂商在设计上的需求,而并非从提升性能角度去考虑,更不是用户真正的需要。不过狂堆供电相数之风却在最近两年愈演愈烈,禁不住厂商铺天盖地的宣传以及行业的发展方向,用户已经逐渐在思想中形成了供电相数多少决定性能高低的误区。尤其在高端产品清一色10相供电、20相供电、24相供电等等的设计趋势下,用户在看到一款主板的时候首先情不自禁的就会去对比供电相数。难道供电多少真的会对我们的性能造成影响吗?
同样是X58主板,供电部分的设计差别却如此之大。6相供电一样能够打破超频记录,多相供电的意义又在哪里呢?绝大多数主板采用“电容+电感+场效应管(MOSFET管)”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单相供电电路的设计方案,这样的方案通常会在CPU供电部分出现N次,这就组成了我们常说的N相处理器供电。多相供电设计的好处在于电路可以非常精确地平衡各相供电电路输出的电流,以维持各功率组件的热平衡。
拥有多项世界超频记录的映泰TPower I45主板只采用了4相供电
既然我们知道了多相供电的作用主要是提升平台的稳定性和供电散热能力,对于性能并不会造成什么影响,那么几相供电设计是最合适的呢?我们可以将供电部分看成三峡大坝,每一相供电代表一个出水口。当我们遇到洪水灾害的时候(比如超频这种极端应用),多个出水口可以一起完成泄洪工作。但是在平时大坝往往都会关掉部分出水口,仅留下部分正常工作(好比大家熟悉的主板自动调整供电相数达到节能的目的)。当我们不涉及一些极端应用的时候,多余的供电相数会长期处于闲置状态或者只发挥50%的功效,浪费有目共睹。而相数过多,还会增加转换过程,降低时效。如果电流够小的情况下,其实单相供电设计才是最高效的。
正确观点:供电相数的多少并不会影响平台的性能表现,多相供电的意义主要是提升极端应用环境下平台的稳定性和整体散热表现,对于大多数主流用户而言,多相供电只能成为摆设,无法让用户真正感受其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