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Intel的Roadmap上,酷睿i7处理器和与之对应的X58主板芯片组位居“食物链”的最顶端。Intel本身的计划也表示在整个2009年,i7、X58平台的出货量仅会占整个桌面级平台份额的10%不到。也正因为如此,i7与X58的组合自从去年11月发布以来注定只能被少数人所拥有。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X58主板普遍来说比较昂贵,虽然有本土品牌将其价格打到了999元,但实际上只是有价无货的市场手段,真正将X58引入主流的厂商似乎真的是少之又少,更别说传统一线品牌。不过今天我们要测试的这款主板却颠覆了我们的传统概念,那就是微星刚刚发布的一款1399元X58M。身为一线主板品牌,却以如此低价切入一款旗舰级芯片组的产品,配合之前发布的X58 Pro(SLI)、X58 Pro-E(SLI)、X58 Platinum(SLI)、X58 Eclipse、X58 Eclipse Plus,微星X58产品目前共计6款之多,该芯片组上的产品布局已经十分丰富。
与之前发布的价格同样比较亲民的X58-Pro有所不同,微星X58M采用了MicroATX设计,尽管PCB的面积有所减小,但CrossFire等功能却并没有随之被拿掉。在保证X58基本高端属性,并不缩减功能的情况下利用削减PCB的方式降低成本给消费者带来直接的实惠,毫无疑问这种做法是值得认可的。但是以1399元的低价姿态切入市场,身后再背负“微星”这一一线品牌的身价,部分用户对X58M的效能表现自然存在疑虑,因此今天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重点解答各位用户的疑虑:
>>微星X58M的做工用料如何?关键部位是否存在缩水迹象?
>>微星X58M的硬件规格如何?是否达到了X58的既有标准?
>>微星X58M的BIOS设计如何?超频能力怎样?
>>微星X58M的实际效能表现如何?搭配主流高端平台是否能满足各种应用需求?
价格打到1399元,比目前市场上的高端P45还便宜,笔者也对微星X58M的做工和用料表示怀疑。但拿到主板后的第一印象却让之前的怀疑消失。尽管在PCB的尺寸上进行了一些精简,但微星仍然采用了高品质的料件来打造这片主板:清一色的日系固态电容、铁素体电感,配以精心设计的走线,产品无论是硬件上还是美观度上都能够获得很高的分数。
微星X58M采用MicroATX版型设计,主板尺寸为24.5CM×24.5CM。产品采用Intel X58+ICH10R芯片设计,支持LGA 1366针脚的Nehalem Bloomfield Core i7处理器,支持QPI总线6.4GT/s。娇小的身躯让它的最终归宿更加弹性化,例如高端玩家普遍称赞的Antec Mini P180机箱。
CPU供电设计
CPU采用了X58上惯用的6相位供电设计,配以日系固态电容和R50铁素体电感。每相位配合3颗4841NH超低内阻Mosfet。X58M配备编号为ISL6336A的6相PWM控制器,该芯片采用48引线7mm×7mm QFN封装,每颗售价约为2.7美金。此外从供电部分的散热器开孔可以看出微星X58M不仅支持LGA 1366散热器,而且还可以对老式的LGA 775散热器提供支持,这对购买了高端LGA 775散热器的用户来说无疑是一个增值服务。
配合微星的Green Power以及A.P.S节能技术,X58M可以在CPU轻载时不动用6相供电来达到节能的目的。主板在CPU供电端设置了一排共6颗LED指示灯,用户可以根据指示灯的状况来判断当前个共有多少相位供电正在工作。
北桥部分采用单相位供电设计,同样采用日系固态电容和R50铁素体电感。而Mosfet则换成了每相4枚NIKOS(2枚P75N02LDG+2枚P0903BDG)的组合。虽说单相北桥供电看似单薄,但实际上自X58起内存控制器已经移交至CPU,因此功能大大简化,单相供电同样能保证北桥的稳定运行。
微星X58M提供了6条DIMM内存插槽,支持2组3通道DDR3内存,最大支持24GB内存容量。内存供电同样采用1相位设计,搭配日系固态电容和1R1铁素体电感,Mosfet则为3枚NIKOS(2枚P75N02LDG+1枚P0903BDG)组合。
● 各项扩展芯片 丰富附件一个不少
从宏观上了解了主板的设计、规格和用料后,我们再从微观上对X58M进一步了解。首先是网络和音频控制芯片。目前主流的产品大都采用了Realtek RTL8111C千兆网络芯片的配备和Realtek音频出品的音频芯片。但出于成本,大多数主板采用的音频芯片型号都比较偏低,规格不高,那么微星会采用何种解决方案呢?
主板采用RTL8111C网络控制芯片,提供千兆网络接入功能;音频芯片使用了最新的Realtek最新的ALC 889,带高清无损音频编码功能,信噪比达到110dB,支持7.1声道高保证输出。
虽然是MicroATX架构,但主板仍然提供2组PCI-E X16显卡插槽,支持ATI Crossfire技术。另外还有1条开放式的PCI-E X4插槽和1条传统的PCI插槽,用户可以扩展其它常用设备。
常规的PS2键鼠接口一个不少,另外X58M在背板上还提供了6组USB2.0接口、1个eSATA接口、1个IEEE1394火线接口、1个千兆网络接口和7.1声道输出接口。与高端X58相比,省略了不常用的同轴音频接口和光纤接口。
主板由ICH10R南桥原生提供6组SATA磁盘接口,支持RAID-0、1、5、10等多种RAID模式;另外采用了一颗JMB363芯片额外提供了1组SATA磁盘接口和IDE磁盘接口。在磁盘接口端微星还为X58M设计了一个蜂鸣器,方便用户根据各种报警声音判断PC的工作状态。
主板板载Power键和易超频开关。默认状态(133MHz外频)为1下、23上。当12下、3上时则为外频166MHz设定;如设置为1上、2下、3上,则CPU外频为200MHz启动。通过易超频开关,用户可以实现傻瓜化超频。
尽管是一款诉求性价比的X58,但这款产品的附件却十分丰富。说明书、安装手册、4组SATA线、4pin转6pin SATA电源线、IDE线、驱动光盘、微星独有的数据恢复盘、CrossFire桥、I/O挡板、易连接插座等装备一个不少。
● 测试平台组建完毕 让我们跑起来
测试平台将采用C0步进的英特尔酷睿i7 920处理器搭配3×1GB DDR3 1600 G.Skill内存。显卡部分我们将使用AMD最新发布的Radeon HD 4890。测试选择在Windows Vista SP1中文版下进行,测试时开启Aero特效,关闭其它任何不必要的功能以达到最好的性能表现。
测 试 平 台 硬 件 配 置 | |
处理器 | Intel Core i7 920 |
(133MHz*20) | |
内存模组 | G.Skill DDR3 1600+ 1GB*3 |
(DDR3-1600 8-8-8-20-2T) | |
主板 | 微星 X58M |
Intel X58+ICH10R | |
显卡 | ATI Radeon HD 4890 |
850MHz/GDDR5 975MHz | |
硬盘 | Seagate 7200.10 SATA |
(160GB / 7200RPM / 8M | |
电源供应器 | ENERMAX Revolution 85+ |
(ATX12V 2.3 / 1050W) | |
显示器 | LG L226WTQ |
(22英寸LCD / 1680*1050桌面分辨率) |
测试平台——i7 920&G.Skill 1GB×3&Radeon HD 4890
实际上机测试部分将重点介绍微星X58M的BIOS主要控制能力、基准综合性能、多媒体应用性能和游戏性能几个方面。
● BIOS介绍:主要设定及电压调节一览
近年来,主板的硬规格已经越来越体现不出来各大厂商设计实力的差距,本土通路厂商在产品的外观上甚至大有“青出于蓝胜于蓝”的趋势。但尽管如此,作为主板的灵魂所在,一线主板厂商在BIOS的开发上面一直走在前列,这也正是为什么在硬规格旗鼓相当的情况下一线品牌的超频能力和易用性更好的精髓所在。
很熟悉的AMI BIOS界面,这也是微星惯用的BIOS界面。与传统主板所不同的是这个BIOS增加了Green Power、Cell Menu、Overclocking Profile、M-Flash几个特色菜单。
CPU供电相位可以根据负载的轻重来自动调节以达到节能目的,这也是微星独家的Green Power技术。BIOS中这项技术默认为关闭,只需将其设定为Auto即可开启节能。此外BIOS中还提供了LED指示灯的开关,默认为开启,这里直接控制之前介绍的LED指示灯。
值得一提的是在Green Power一项中可以看到当前CPU的电流状况和功率情况(动态显示),可以看到在BIOS待机时i7 920的瞬间电流为23.401A,功率为25.571W。
BIOS设定存档,当前主流高端主板均有此项功能,一般为3个存档,不过X58M提供了多达6个存档空间供用户使用。
Cell Menu主菜单一,提供了主要的频率设定,包括CPU外频、倍频、QPI总线频率、内存分频等常规选项。
Cell Menu菜单二,提供了各种丰富的电压设定项,包括CPU核心电压、QPI电压、内存电压、ICH电压、南桥电压等。接下来将总结Cell Menu菜单的主要控制能力,并对主板的超频能力进行探索。
● 可21倍频&风冷4GHz BIOS优缺点点评
前面对X58M主板的BIOS进行了初步的展示,这里将BIOS的主要控制能力及详细的步进、参数操控范围以表格形式展现给大家:
微星 X58M BIOS 主 要 控 制 能 力 | ||
项目 | 范围 | 步进 |
BIOS版本 | V1.1 | —— |
CPU外频 | 100MHz - 400MHz | 1MHz |
CPU倍频 | 12-21(搭配i7 920时) | 1 |
PCI Express频率 | 100MHz - 200MHz | 1MHz |
CPU核心电压 | 0.928V - 1.878V | 0.01V |
ICH电压 | 0.70V - 2.13V | 0.01V |
QPI电压 | 0.88V - 1.83V | 0.01V |
南桥电压 | 1.09V - 2.37V | 0.01V |
内存电压 | 1.20V - 2.77V | 0.01V |
别人家的i7 920是20倍频,微星家可以做到21倍频!这项直接利用酷睿i7处理器自带的Turbo Mode功能而实现的倍频提升技术可以直接让i7 920从2.66GHz免费提升到2.8GHz,当然,倍频的提升带来的自然是发热量的增加,我们也从BIOS中看到如果将CPU核心电压设定在Auto档,20倍频时核心电压自动设定为1.248V,而21倍频时则会自动提升到1.288V以保证平台稳定性。
通过调试,我们终于在微星X58M上实现了风冷4GHz,并通过Super pi 1M测试。但实话实说,X58M的BIOS仍然有很多地方值得改进,譬如我们只能将内存频率、QPI Link 设定为Auto才能实现超频,一旦手动调节这些选项则立刻无法开机,这在之前的微星主板上也曾出现过,我们预计X58M的后续BIOS会解决这个问题,从而让内存可以运行在更高的频率上。
另外,达成4GHz顺利进入Windows时的CPU核心电压已经达到1.504V,虽然我们手里的这可i7 920是初期发布的ES版,并且步进为C0,但如此高的电压已经令CPU供电和北桥供电模块的发热量飙升,而主板并未在CPU供电处加装散热片,北桥部分也仅仅是一颗小小的散热片覆盖,因此欲打算用这款产品长期超频使用的玩家建议加强主板的散热系统,防止元器件因为在长期高温环境下工作出现故障。
● 结果超预期:比主流X58性能更强
接下来进行实际测试。由于之前介绍过,这款主板可以直接将i7 920运行在21倍频,及2.8GHz主频下,因此我们本次测试将直接在21倍频下进行。内存频率设定为默认的DDR3 1066,显卡不进行超频,最终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
测 试 成 绩 列 表 | ||
基准效能测试 | ||
PCMark Vantage |
Overall | 5390 |
Memories Score | 4677 | |
TV and Movies Score | 4230 | |
Gaming Score | 6269 | |
Music Score | 4806 | |
Communications Score | 4741 | |
Productivity Score | 4359 | |
HDD Score | 3132 | |
3D基准效能及游戏测试 | ||
3Dmark Vantage(Performance) | Overall | 10263 |
CPU | 10254 | |
GPU | 10266 | |
使命召唤5 | 1680×1050 Very High 4AA | 76.802 |
狂野西部 | 1680×1050 Very High 4AA | 46 |
孤岛危机 |
1680×1050 Very High No AA | 28.53 |
科学运算及多媒体效能测试 | ||
Fritz 10 |
6153 | |
MainConcept H.264 Encoder |
55.09s | |
CINEBENCH R10 |
单CPU | 3223 |
多CPU | 6981 |
测试结果一目了然,虽然是一款一线最廉价的X58,但微星X58M所在的平台在各项软件的测试中均表现不俗,凭借21倍频的原始设计超过了主流X58的效能表现。特别是在游戏测试中,1680×1050的主流22吋分辨率下面对各项主流游戏的最高设定丝毫没有畏惧,仅有孤岛危机一项测试成绩偏低,但这主要原因还是由于游戏对显卡要求偏高所致。
总结:
文章进入尾声,本文开篇所列举4大问题的答案已经基本揭晓:微星X58M的做工秉承了一线的高水准,关键部位并不存在缩水迹象;产品的硬件规格达到了X58既有标准,只是在SLI上未提供支持这点比较遗憾;X58M的BIOS设定及调节范围非常丰富,保持了微星一贯的高水准,但仍然需要改进,主板的超频能力也超出了我们的预期,可以在风冷下将C0步进的i7 920超频到4GHz;最后,主板的实际效能表现不错,利用处理器本身Turbo Mode技术而开发的21倍频选项将X58M所在平台的基准效能进一步提升,用它来组建高端平台完全能够满足高品质玩家的使用需求。
当然,主板的不足之处仍然需要指出,希望可以给微星以及这款产品的购买者一些参考:
1、主板不支持NVIDIA SLI技术,未来是否会推出获得NVIDIA授权的新BIOS并不确定;
2、主板整体散热有些单薄,有超频需求的用户需加强北桥及CPU供电部分的散热;
3、BIOS仍需完善,内存分频功能仍需优化。
【每日三大件报价】金士顿率先降价 日立硬盘跟风涨35元